Page 200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200
庆元县志(1991—2010 年)
第一章 廊桥类型
20 世纪 90 年代,庆元全方位实地深入调查县内的木构桥,系统查阅地方文献以及姓氏族谱等村史资
料,发现有关庆元木拱廊桥的珍贵历史文字和线索。同时邀请全国各地的古桥梁研究专家、古建筑专家、
文物文化专家到庆元实地考察、研究、论证,厘清庆元木拱廊桥的历史发展轨迹。庆元木拱廊桥萌芽于
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代,定型于清代。庆元廊桥中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1 座、省级文保单位 13 座、
县级文保单位 11 座。廊桥的类型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和其他形式廊桥等。
第一节 木拱廊桥
特征
庆元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支撑在两岸的岩石上。木结构基本一致,大部分由两个系
统组成,用杉木作拱骨,以燕尾榫形式与横梁串梁木(俗称牛头)相连接,构架成八字形拱架,再用八
根梁木形成四个“X”形剪刀撑来加强桥梁结构的水平刚度,避免桥拱左右摇晃,并在桥拱上穿插杆件形
成桥面支架,不用钉铆,不费寸钉片铁,只凭榫卯衔接,构造严密,结构稳固。然后在其上横铺木板形
成桥面,最后在桥面上竖起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的桥屋,上覆两坡顶,或重檐歇山顶。桥中大多设一个神龛,
少数桥中设 2—3 个神龛。整座桥桥身拱而桥面平,略显弧形。典型代表有兰溪桥、濛淤桥、半路亭桥等。
选介
双门桥 原名临清桥,位于松源镇大济村,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1024 年)前,明隆庆元年(1567 年)
重修,1992 年洪水中倒塌,同年 12 月 11 日按原貌重建,是全国有史料记载始建桥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之一。
全长 11.15 米,净跨 10.2 米,矢高 5.2 米,面阔 4.35 米,有廊屋 5 间。木拱架由第一系统三节苗并列 7
组和第二系统五节苗并列 6 组,两组铆接与两岸相通成平稳的拱骨平面。廊屋三开间,明间做通道,两
次间设桥凳,可供行人小歇。梁架九檩四柱,
五架梁扁作挖底,两肩不卷杀,月梁两端施雀
替。三架梁、五架梁及顺檩枋等木构件底部原
有丰富的墨书题记,其内容多为募建缘首、建
桥工匠、捐款捐资人名及“风调雨顺、国泰民
安”等吉祥语,很多信息在 1992 年水毁时丢
失了。五架梁两侧鳞叠封钉风雨板,风雨板分
上、中、下三部分,分护廊屋及木拱架,风雨
板分别饰扇形、圆形、长方形,彩绘西游记人
物故事图案。北侧设 2 个神龛,一个祀临清社
主,另一个祀观音和金童玉女。桥两端设三间
图 7-1 双门桥(陈士平 摄于 2005 年) 牌楼式门屋,上覆歇山顶出檐深远。2007 年 5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