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1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711
第三十五篇 民政
每年清明节、“八一”建军节、春节,纪念馆对外开放,使干部群众在祭奠革命先烈和观光游览中得到教育。
1995 年,县委确定县石龙山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教育阵地”。2002 年 12 月,省民政厅批准列为省重点
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称“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
修复吴显文、齐明鉴烈士墓
吴显文,贤良镇新村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生,民国 23 年(1934 年)参加红军,中共
党员。民国 26 年 11 月,代表闽东抗日军政委员会,赴庆元与国民党当局洽谈合作抗日事宜未果。返回途中,
在南丰村与随从人员齐明鉴(福建省寿宁县人)被反动民团杀害。为褒扬革命烈士,1998 年 10 月,县委、
县政府在贤良镇新村村就地修复吴显文、齐明鉴墓,立碑(墓碑高 1.5 米、宽 0.8 米),造价 18000 元。
第五节 革命老区
1985 年 4 月 26 日至 5 月 2 日,县委、县政府举行红军挺进师、闽东独立师、闽北独立师入庆 50 周
年纪念活动,谢文清、宣金堂、张金发、王福英、刘德高、曾阿缪、沈宗文、陈文发等 8 位老红军邀参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和王蕴瑞、李资平、龙跃、左丰美、傅振军、陈挺等 15 位老红军致贺电贺信。
1986 年 7 月 24 日,丽水地区民政局批准左溪、官塘、江根、合湖、斋郎、车根、石湖、张村、五大堡、隆宫、
黄坑、小安、南坑 13 个乡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老游击区;竹坪、青竹、荷地、苏湖、杨桥、
举水、龙溪、竹口、黄真、三济、黄田、三坑 12 个乡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开辟的革命根据地。
1988 年 5 月,省政府批准庆元为“革命老根据地县”。1991 年 9 月 21 日,县革命老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
室成立。1996 年乡镇撤扩并后,全县有革命老区乡镇 16 个、老区村 199 个。2007 年 9 月,县革命老区
开发建设促进会成立,宣传发扬老区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区建设与发展。
“三老”人员补助
1993 年,县民政局对农村“三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老游击队员和老
交通员)人员及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三老”人员 248 人。其中,老党员 43 人、老游击队员 31 人、
老交通员 174 人。1999 年 4 月,对“三老”人员逐一调查核实,新增定补“三老”人员 49 人,对享受定
补“三老”人员提高标准,发放定补款 9.3 万余元。2000 年,对“三老”人员再次调查核实,新增定补“三
老”人员 19 人,发放定补款 9 万余元。2004 年,对“三老”人员再次调查核实,进行最后一次定补、增
补,新增定补“三老”人员 24 人,发放定补款 20 万元。2009 年始,国家大幅度提高“三老”人员困难
补助标准。其中,抗战时期人员从 2000 年每人每月 50 元提高到 2010 年每人每月 240 元,解放战争时期
人员从 2000 年每人每月 40 元提高到 2009 年每人每月 230 元。2010 年,还有“三老”人员 171 人,发放
定补款 54 万元。
基建扶持
1991 年,根据老区建设“十年规划”,制定老区“八五”发展计划。是年,扶持老区基础设施项目 40 个,
基地开发项目 2 个,投放老区发展资金 14 万元,用于修建学校、桥梁、道路和架设电视、广播线路等设
施。2000—2007 年,省老区办补助庆元县老区发展资金 117 万元,扶持项目 122 个。其中,2000—2002 年,
省拨扶持资金 38 万元。其中,用于机耕路、村道建设和桥梁建设方面 75 个项目 24.72 万元,用于电网改造、
程控电话、电视等方面 9 个项目 1.95 万元,用于修建学校、烈士陵园等方面 13 个项目 2.8 万元,用于
养殖业、市场建设、自来水、引水工程等方面 15 个项目 7.38 万元,用于发展竹笋、药材等方面 2 个项目 1.15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