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自然灾异志
P. 157
省年均雪日①10.8天,水平分布自西北向东南减少,浙西北和杭嘉湖平原、浙中丘陵盆地东
部和新嵊盆地在10天以上,其中淳安最多达12.4天,至浙东南温州减至5天~6天;地形垂
直差异甚大,按1966— 1993年同比记录,居海拔1496.9米的天目山气象测站年均雪日37
天,而位于山麓带的临安为16.7天。年际间波动明显,1951—2010年杭州市平均雪日9天,
最多1977年和1984年分别出现23天、24天,最少1989年、2001年、2007年仅出现1个雪
日;杭州60年间,平地积雪深度记录超过5厘米的有34次,最厚积雪29厘米,造成严重冰雪
灾害。
一、降雪记录
涉及浙江的早期历史大雪灾害事件,首见于3世纪中叶记载,三国时期的吴赤乌四年
(41年),江南“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鸟兽死者大半”。②自此后,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
2
共记录降雪348次,其中,三国至五代11次、宋91次、元7次、明78次、清161次。在348次
降雪资料中,明确记载降雪月份的有307次,各月分布情况统计如表5-4-3-1。农历十月至次
年三月的降雪灾异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85.9%,尤其以十二月和正月最为集中,占将近一半
的比例。其中,出现在农历夏半年(四月至九月)的降雪记录43次,占14.1%,均发生于13—
14世纪、16—19世纪这两个时段,此前及其后均未见史志记载。
二、大雪
( 一)次数
三国吴至民国时期(222—1911年)共记载历史大雪195次,但元代之前的记录除吴越
国、南宋时期稍为密集外,余均大部缺乏记载。历史大雪绝大部分见于明代15世纪以来记
录,计明、清两代166次,占总次数的85%;民国时期9次,占5%。其中,15世纪10次、16世
纪26次、17世纪47次、18世纪26次、19世纪49次,以17世纪和19世纪为全省大雪最为频
繁的两个世纪。月际分布以农历十二月和正月最多,合计占冬半年大雪总次数的67% 。按
现代气象统计标准,以24小时内下雪的降水量超过5毫米或积雪5厘米以上为大雪,全省
1951—2010年共出现大雪过程164次,年平均2.7次;月际分布以1月最多,占41.5%,次为
2月占31.1%。在历年初次大雪过程中,最早大雪过程出现在1987年11月28日,最晚大雪
过程出现在1989年1月12日。降雪的年际间差异甚大,如杭州在该60年间,无大雪年份有
26年;其中1991年下半年至2003年的13个年份中,除1996年、1998年两年出现大雪记录
外,余均连年没有大雪。
① 雪日:凡日雨雪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的天气,包括雨夹雪现象,统计为1个雪日。又,当视野内地面覆雪面
积超过一半时,统计为1个积雪日。
② 《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