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自然灾异志
P. 153

四十三年(1564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杭州遭遇两次天气变幅极大的寒潮过程,寒潮过



                                  境前的南方暖湿气流皆特别活跃,于隆冬出现“是日如溽暑”“人皆祼体”等罕见反常天气现



                                  象,这种暴热骤暖与寒流入袭时的凛冽降温形成强烈反差,即如浙江民谚的“一日赤膊,三日


                                  头冻缩”。清代寒潮以17世纪后半叶和19世纪为甚,频繁南下的寒潮导致江南大雪和严重



                                  江河封冻,造成“小冰期”时段的寒冷气候事件(参见本志第四章第五节《极端冷冬》)。记载寒



                                  潮包括冷空气活动相对频繁的年份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冬季,奉化县“冬大雪,平地积


                                  至五六尺,林木多被压折,未几又连日雨雪,总计有三十六潮云”①;杭州在是年冬至节的前一



                                  夜,也突降“大雪纷纷,路深数尺”②。民国时期寒潮以民国34年(1945年)2月5日最称严



                                  重,三门县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0℃,剧寒程度为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所未有;嗣后浙东沿海


                                  各县连续大雪,平地雪深30厘米以上,山区有积至丈余。但浙江近代寒潮的气象观测记录,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积累有连续观测数据。





                                           二、寒潮特征







                                           ( 一)影响次数






                                          以杭州测站为代表,1951—2010年共出现寒潮107次,年平均1.8次;其中有强寒潮33


                                  次、特强寒潮10次。年际间差异悬殊,发生最多的1969年受6次寒潮影响,其次1960年、



                                  1966年受5次寒潮影响;全年无寒潮的有1959年、1961年、1973年、1983年、1984年、1989



                                  年、1995年、1997年、2000年9年,全年只出现1次寒潮的情况有20年。以月而论,历年中1


                                  个月受2次寒潮影响的有8个年份,多集中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按年代统计,各年代的



                                  寒潮影响次数为:20世纪50年代15次、60年代24次、70年代19次、80年代17次、90年代


                                  14次;2001— 2010年18次。即杭州市在以上60年间,寒潮影响次数以20世纪60年代最



                                  多,50年代和90年代偏少,其他年代则接近平均状况。





                                           ( 二)时空分布





                                           寒潮影响浙江的时段自10月至次年4月,以晚冬初春为多见,如杭州市累年2月、3月出



                                  现的寒潮频次占总次数的48% 。历年影响最早寒潮为1962年10月15日安吉测站记录,最


                                  晚寒潮为2010年4月15日泰顺测站记录。浙江寒潮的水平分布受纬度和地形因素共同影



                                  响。寒潮入境后,从浙北至浙南受山脉层层阻挡,影响频度亦渐次减少,寒潮自杭州的年均



                                  1.8次,至温州降至年均0.8次;即寒潮影响在浙北达5年九遇,至浙东南减少为5年四遇频


                                  率。又金衢、新嵊盆地皆存在北向地貌开口,形成的冷空气风道致其寒潮影响程度常高于周



                                  围地区;尤其是新嵊盆地南侧有构造山脉阻挡,冷空气易进难出,年平均寒潮影响达2.3次,



                                  为省内较特殊的地形性寒潮影响高值区。







                                         ① 〔清〕光绪《剡源乡志》卷二十四《祥异》。

                                         ② 〔清〕陶甄元:《丁未秋新建家子海防署章程》,引自《赤山陶氏宗谱》,清光绪年间刻本。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