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自然灾异志
P. 173

旬,凝积至丈余,民多冻饿死,鸟鹊亦死亡几尽;景泰四年冬及次年春冻害更甚,雨雪连绵42


                                   日,浙北房屋多被大雪压毁,鸟兽俱冻饿而死;安吉县平地积雪7尺,冻死100余人,全省灾情



                                  重大。弘治十四年(1501年)及正德三年(1508年),宁波府属县冰雪大冻,民众死于饥寒者甚


                                  众。正德四年冬,兰溪遭遇明代最严重的霜灾,“连日大霜,寒冻极甚,竹木之后凋者,叶皆枯



                                  落,有经春不复发生者;蔬菜尽死,民馑尤甚”①。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年)出现9次冷



                                  冬灾害,冰雪大冻如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腊月,武义县雪深丈许,山区积雪有至次年三月



                                  方消尽,民间烟火几绝,山中野兽如獐、麂等饿死不可胜计;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自公历2


                                  月9日后雨雪连绵40余日,金华府各县牛马多冻毙,山区居民也有冻饿死亡者;浙北以湖州



                                  府各县尤其严重,“两月雪冻不释,死者甚众,鸟隼狐兔虎狼俱冻死”②。明代末年社会动荡,


                                  冷冬灾害亦触发民间骚乱。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绍兴各县大雪,斗米涨至银三钱,饥



                                  民纷往富家抢米;时气候异常,连年出现桃李冬季开花,正月则常有大雪冰冻经旬现象,进一



                                  步加剧粮食恐慌。



                                           清代冷冬灾害主要出现在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末和19世纪3个时段。1654— 1691



                                  年,冷冬灾害以3次连续性冻害最为严重,在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年,康熙八年(1669


                                  年)、九年及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均发生连续两个冬季的冰雪大冻,浙西北平地积雪有自数尺


                                  至丈余,竹树果木损折过半,道路冻毙行人;天台山区房屋尽崩,人畜树木多被冻死;东阳山中



                                  冻死、饿死麂鹿、雉兔无数。1790—1800年相继出现4次冷冬灾害,以乾隆六十年(1795年)



                                  冬及次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为大冷,全省霜雪加上严重冻雨,冻死果树竹木无数,麦苗


                                 尽萎,鸟兽多僵死,宁波有数百年樟树冻枯。黄岩雪夹冻雨,人喻称“油雪”,冻死橘树、麦苗。



                                  这个冬季的寒冷程度为温州地区前所未有,塘河结冰,严霜冻杀田间菜麦,即家中盛水瓷瓶并



                                 尽皆冻裂。至嘉庆三年冬季,温州又一次遭遇奇寒,竟然冻死不少民众。19世纪为明清时期


                                  持续冷冬最长时段,以道光年间(1821—1850年)尤其突出,该30年出现冷冬灾害9次,且动



                                 辄影响粮食短缺。道光二十一年冬季,全省冰雪大灾,浙北自十月二十九日(12月11日)降



                                  雪,至十一月初六止,记载积雪深度杭州、萧山、嘉兴、长兴、德清等1丈,安吉9尺,平湖、海


                                  宁、镇海、鄞县等5尺~6尺,桐庐4尺~5尺,上虞3尺~4尺等;桐乡县积雪在阴面者,至次



                                  年二月始消尽;大雪压圮各府县房屋无数,山林菜麦俱损,伤人甚多;安吉县民多告饥,有冻饿



                                  而死者;湖州、嘉善田未收割晚稻,被野鸭啄食一空;时寒冷异常,连续大雪并伴严重雨凇,金


                                  华、衢州、台州等草木皆冰,大树多被摧折,兰溪县茅草一茎有凝冰至10余斤。雨凇,即冻雨,



                                  史志旧称“木介”或“木稼”。灾后补种春花作物,但节候已迟。湖州府各县被灾尤重,归安县



                                  灾民聚众拒缴官粮,并暴发殴毙衙役案件。清代后期社会动乱与寒冷冬季相交织,在咸丰十



                                  一年/ 同治元年(1861/ 1862年)发生极严重的冷冬事件。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62


                                  年1月25日),杭州大雪数昼夜,平地积深5尺~6尺,时太平军陷省城,四出掳掠的士兵为大



                                  雪所阻,大批难民得以乘间逃脱;衢州大冻20余日不解,大树摧折,飞鸟僵毙坠地无数,冻死







                                         ① 〔明〕正德续刻弘治《兰溪县志》卷五《祥异》。

                                         ② 〔清〕乾隆四年《湖州府志》卷三十八《祥异》。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