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自然灾异志
P. 168

一、唐至元时期





                                         江河严重结冰为浙江极端冷冬的突出事件,历史首例记载见于《新唐书》,天复三年(903


                                年)“十二月,(浙西)又大雪,江海冰”①。有关地方志则称“冬大雪,富春江冰合,旬日乃解”②。



                                次年天祐元年(904年)冬季持续严寒,浙东、浙西皆大雪纷飞。以至《新唐书》编纂者认为


                                “吴、越地气常燠而积雪,近常寒也”③。反映唐代末年浙江气候存在变冷趋势,最冷冬季达到



                                杭州湾沿岸冻结海冰、富春江封冻的程度。宋代记载极端冷冬4次,大观四年(1110年)十二


                                月华东遭遇特强寒潮,一夜间太湖封冻,冰厚数尺,洞庭山橘树冻死,④第二年皆作薪柴砍掉,



                                福建长乐县的荔枝树亦多冻死;绍兴二年(1132年)冬季屡雪,太湖又一次结冰,冰厚数寸;淳



                                熙十二年(1185年)冬季,中国东部出现严重连阴雨雪,淮河因冰冻断流,浙江“自十二月至明


                                年正月,或雪,或霰,或雹,或雨水,冰冱尺余,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余,冻死者甚众”⑤;绍熙



                                二年(1191年)正月大雪积冻,杭州河流冰厚尺余,嗣复雷雪相继,冻雨弥月。进入13世纪


                                后,在嘉定十二年至咸淳十年(1219—274年)的56个冬季中,记载朝廷因雪寒、严寒、隆寒
                                                                                                          1


                                蠲免税赋及赦放囚徒,诏出钱米赈济杭州军士贫民等23次,此虽不能推测极端冷冬在当时杭



                                州频繁出现,但亦从一个侧面说明南宋末年的浙江冬季气候趋向变冷。元代记载极端冷冬1


                                次,天历二年(1329年)“冬,大雨雪,太湖冰厚数尺,人履冰上如平地,洞庭柑橘冻死几尽”⑥,



                                而寒冷程度则较宋大观四年冷冬稍逊。





                                          二、明清时期







                                          (一)“小冰期”





                                         继中世纪温暖期后出现的全球性寒冷时期,自15世纪开始,至20世纪初结束,伴随降温


                                和冰进,世界上多数地区先后进入气候恶化阶段。该寒冷时期恰是在明、清两代,故又称“明



                                清小冰期”。浙江“小冰期”气候以明景泰元年(1450年)为转折点,前从明初至此少有冬季酷


                                寒现象,极端冷冬事件虽时有发生,但百年间最冷天气纪录也从未超过“小冰期”的寒冷程度。



                                 自后则以阶段性冷暖气候波动并伴随极端冷冬事件频发为特点。寒冷最甚时段的10年平均



                                气温比1951—2010年平均值低1℃以上,冬季平均气温低1.5℃~2.0℃,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① 《新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


                                       ② 〔清〕光绪《杭州府志》卷八十二《祥异》、光绪《富阳县志》卷十五《祥异》等载:唐“光化三年(900年)冬大雪,富春

                                江冰合,旬日乃解”。当与《新唐书·五行志》所载天复三年(903年)的极端冷冬为同出一事。


                                       ③ 《新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

                                       ④  〔元〕陆友仁:《研北杂志》载:“洞庭以种橘为业者,其利与农亩等。宋政和元年(1111年)冬大寒,积雪尺余,河

                                水尽冰,凡橘皆冻死。明年伐而为薪。”考〔宋〕彭乘《墨客挥犀》及《显忠庙记》(天启《平湖县志》卷三《舆地八庙》)等当
                                                                                                                                                                                                    ·

                                时人记述,极端冷冬当为政和元年的前一年大观四年(1110年)冬之事,同年十二月太湖封冻,冰厚数尺,寒流南侵福建

                                并冻死长乐县大批荔枝,时有“三百五十年间未有此寒”之说。这次华东严寒天气足以冻死太湖洞庭山全部橘树,若极

                                端冷冬在政和元年继续出现,太湖已无橘树可冻。


                                       ⑤ 《宋史》卷六十二《五行志》。

                                       ⑥ 〔元〕陆友仁:《研北杂志》,四库全书本。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