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1 - 自然灾异志
P. 221

殖区出现发病高峰。





                                           四、随机入侵生物








                                           ( 一)沙筛贝(Mytilopsis sallei)





                                           沙筛贝又称萨氏仿贻贝,帘蛤目饰贝科贝类动物。原产于中美洲热带海域,生存和繁殖


                                  力极强,排挤侵入海区的物种;在海洋养殖区常覆盖网箱、绳缆等,并造成水体污染和缺氧。



                                  侵入途径为附着在远洋轮的船体上,进入中国海域。1990年和1993年在厦门海域的养殖区


                                  发现大量沙筛贝,其当时就已成为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种,严重影响当地海洋养殖。随后在



                                  浙江海域也有发现记录,已开展对该种群的跟踪观察和清除防治研究。





                                           ( 二)东方小藤壶(Chthamalus challengeri)





                                          东方小藤壶为无柄目小藤壶科贝类动物,原分布在日本、韩国及中国的黄渤海,在长江以



                                 南海域从未发现。2010年在洋山深水港、泗礁高长湾沙滩、枸杞岛、衢山、岱山、朱家尖等海


                                  域均发现该物种侵入,经鉴定已成功定殖并有所扩散。随着该物种在舟山海域高潮区大量繁



                                  殖,原生态位土著种密度降低甚至缺失,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潮间带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


                                  样性。另外,已有记录的外来藤壶还有象牙藤壶(Balanus  eburneus)、致密藤壶(Balanus  im-



                                 provisus)、纹藤壶(Balanus  amphitrite)等,对浙江海域的原有生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