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自然灾异志
P. 225
而山裂,岩与殿皆推移低凹处,原位竟成大穴,广数亩;祈雨殿前原有田千余亩,皆并叠起。时
称陵谷变迁,自古罕见。咸丰三年三月十六日(1853年4月23日),云和县长汀庄山体开裂,
长200余丈。光绪九年(1883年)五月大水,嘉兴新塍镇问松桥许氏宅中地裂,长丈余,阔3尺
许,深五六尺。光绪十二年三月,建德县潘村庄狮峰村村头坞忽然山裂,声犹天降,裂处有丈
许,涧深不见底,水涌不止;七月,遂昌大水,有巨石崩裂,深不见底。光绪十三年五月二十日,
建德县潘村庄狂风骤雨一昼夜,次日黎明,半山中声如雷震,石山迸裂;又城北七十八里石山
崩裂,长十余丈,阔丈余,水涌不竭,两月乃止。光绪二十一年,松阳县象溪村下山顶开裂,崩
陷数十百丈,阔数丈,深不见底,其水流出有硝磺气味,经久不散。光绪二十七年五月五日,洪
水暴涨,寿昌县溪口城山坂自万福寺后塌开40余丈,计阔尺许,如刀裂开。宣统三年(1911
年)七月十日,仙居县谷坦道人寮村山体裂缝,长1里许,村民冒雨撤离;十一日晚回村,次日
滑坡,全村除3人外,近百人皆葬身于泥石之下。
三、地陷
地陷的历史记载包括地面坍陷及个别山陷现象,共17例。主要事件有:晋义熙八年(412
年)三月壬寅,山阴县地陷,有声如雷,深广各4丈。明嘉靖十年(1531年)九月,湖州府城西
门外地忽陷数十丈。万历九年(1581年),常山县洪水,地陷为壑。天启元年(1621年)夏,江
山县十九都地陷;天启三年春,江山县城东又地陷,深广丈余,内有积水震荡。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大水,仙居县下沈横街地陷成潭,深有10丈余。康熙二十年五月十
二日(1681年6月27日),宣平县(县治今武义县柳城镇)大莱山陷,内中形成一水潭,长1里余,
宽四五丈,汪洋澄澈,深不可测,虽久旱不涸;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久雨,德清县新市地陷10余
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三月,清廷免除江山县坍没田地山塘70顷17亩额赋;乾隆五十年,
乌程县(今湖州市)西门外下塘民居地陷数丈,屋脊与地相平,屋中人破椽瓦而出,而家中杂物一
无损坏。道光十七年(1837年)十二月,清廷免除萧山县沿江坍没田地218顷57亩额赋;道光二
十一年,萧山县四字等号海塘突然坍陷,坍缺处甚宽,坍陷几深10丈,沉陷民房24间,淹死23
人。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初四日未时,寿昌县夏家镇石桥前坂忽陷一穴,广亩许,深不可测,
中有水喷出,清浊互见;三月十二日未时,离桥里许夏家村一民房内地亦陷深3丈余,土填复陷,
人皆惊异。光绪四年(1878年),兰溪县洞源村后麓地陷一穴,穴中有水,深不可测;初陷仅尺许,
逐陷逐广,倏忽成潭。光绪十三年,天台县洪水,县城西隅坍陷数十丈。民国8年(1919年),寿
昌县夏家村下溪沿忽陷一穴,方圆10余丈,穴水溶溶,深不可测。
四、山体平移及其他
山 体平移为极罕见历史记载。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严州(今建德)大水,寿昌县
有一小山高八九丈,随水推移至5里外。庆元二年(1196年)六月辛未,黄岩县大雷雨,山洪
暴发,大石自山陨落;有山自徙50余里,声如雷,山上草木冢墓如故,而原址成为深潭。时临
海县西25里有清潭山,亦出现山体自移现象。明正统八年(1443年)十一月,绍兴有山移于
平田,时地动,又遍地生长白毛。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舟山忽有石平地滚掷如飞,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