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自然灾异志
P. 220

两次从日本引种2248万颗,放在乐清湾、象山港试养,并开展海区自然增殖和改进人工育苗



                                技术,达到全人工就地采苗、就地放养,年产2000余吨,占全省牡蛎养殖总产量的1/3。但太



                                平洋牡蛎在养殖海区与浙江褶牡蛎杂交,种质已发生很大改变,多数已没有外套膜具黑膜边


                                缘的原来特征。这表明种质已被污染,养殖区牡蛎的遗传多样性受到威胁。另外,1996年引



                                入的日本盘鲍(Haliotis discus),原产于北海道以南至韩国海区,适宜在水温5℃~28℃、盐


                                度28~34的环境中生长;至2010年尚有少量养殖,其生态风险一如太平洋牡蛎,易与本地种



                                皱纹盘鲍杂交,造成种质资源流失。





                                          二、滩涂盐碱植物







                                          ( 一)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大米草为外来高等植物,米草属,耐盐耐淹,根系发达,株高介20厘米~50厘米,以种子



                                类似大米得名。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在英国一海湾自然杂交形成。1963年引入中国,初


                                衷为消浪保滩、促淤护岸、改善滩涂生态环境等,先后在福建、浙江扩种。在海涂种植后的数



                                年内,繁衍面积有所扩大,涂面促淤效果甚好,但整体存活率较低,群落自然衰灭现象明显。



                                2003年,大米草成为中国首批16个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名录中唯一的海洋入侵种。





                                          (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互花米草为外来高等植物,米草属,原产于美国。植株粗壮,杆高1米~1.7米,根系深


                                60厘米,种子可随风浪传播。1979年引入国内,1982年从福建引种浙江。1983年开始在玉



                                环五门滩涂试种16平方米,此后成为浙江互花米草的苗种基地。1991年在全省推广种植,


                                确定苍南海城涂、瓯海灵昆涂、临海南洋涂、温岭南门涂及长新塘为现场试验点。未几,互花



                                米草在浙江沿海滩涂大面积蔓延,1997年在杭州湾南岸的三北浅滩仅有稀疏分布,至2002



                                年形成宽百米以上、最宽达2千米、连绵40余千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的互花米草海滩生


                                态系统。三门湾的宁海县双盘涂、蛇盘涂有49.1平方千米,几乎全被茂盛的互花米草侵占。



                                宁波市有数千公顷滩涂深受互花米草之害,每年所受渔业损失超过5000万元。全省滩涂被


                                互花米草覆盖的面积近2000平方千米,形成单一群落,蔓延速度达到难以控制状态,从而成



                                为海洋湿地生态杀手,生物多样性遭严重破坏,甚至导致水质下降并引发赤潮等。





                                          三、海洋病原生物





                                         外来海洋动植物入境,同时会带来各种微生物和病毒,而当地动植物对外来病原生物几



                                乎没有免疫力,很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甚至对人类造成危害。较明显的如引进南美白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后,随之带来白斑病毒、托拉病毒、虹彩病毒和传染性造血器官病毒



                                 以及坏死症病毒等,已经在养殖区造成危害。2007年夏,舟山、嘉兴、宁波、杭州、绍兴5个地



                                 区20万亩养殖对虾发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病源即南美白对虾携带的托拉病毒。红鳍东方


                                鲑(ugu rubripes)亦常携带吻唇溃烂病毒,当水温高于25℃时,该病毒极易扩散为害,使养
                                      F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