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6 - 自然灾异志
P. 296
(874年)夏,富阳县北乡有虫,食松毛,青松尽变黑;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金华汤溪县松林
1
虫灾。民国以来,松林虫灾害时有报道。民国17年(1928年),衢县、安吉皆暴发较大面积的
松毛虫灾。民国20年夏,黄岩县松毛虫猖獗,太湖山于上年春发现松毛虫,至是蔓延殆遍,沙
埠、院桥、三童等各乡大小松林被啃啮无遗;缙云县亦发生松毛虫严重危害。民国23年,常山
县三衢、敷教、声教等乡发生松毛虫害。民国24年,上虞县报查第六区贾家山一带发生松毛
虫,啮食松针,为害颇烈。民国25年,上虞三区各乡包括龙山、滨湖、邻江、沿江等松毛虫肆
虐,松针精光无遗,惨不忍睹;丽水县林场北山林区发生松毛虫害1000余亩。民国34年,缙
云县又发生严重松毛虫灾。民国35年,全省灭虫,人工捕捉马尾松毛虫4万千克。
1951—1955年,全省松毛虫发生面积累计121.2万亩,年均24.2万亩。1954年,松毛虫
危害十分严重,全省受害松林面积达30余万亩。1973年对松毛虫进行专项调查,全省67县
(市)中,有50县(市)发生松毛虫危害;其中严重受害23县(市),仅上半年松林受害面积就达
240万亩;玉环县松毛虫滋蔓,受灾松林8万多亩。1980年,临海县城郊、大田、桐峙、桃渚、连
盘等13个乡松毛虫灾大发,山、路、田塍均爬满蠕蠕虫体,触之中毒者1.4万人,以小芝最重,
喷施农药白僵粉防治。1981—1990年全省累计松毛虫发生面积3472.3万亩,年均347.2万
亩。20世纪90年代松毛虫危害有所减轻,1991— 1995年累计发生面积458.2万亩,年均
91.6万亩。1996—2010年,松毛虫发生面积逐年下降,2010年为5.12万亩。
(五)竹螟
竹螟为鳞翅目螟蛾科昆虫,浙江分布8种,主要有竹织叶野螟、竹金黄镰翅野螟、赭翅双
叉端环野螟、竹淡黄绒野螟、竹金黄绒野螟5种。对毛竹、角竹、刚竹、红竹、淡竹、桂竹、石竹、
五月季竹、早园竹、紫竹、雷竹、高节竹和赤竹等众多竹种造成危害,其幼虫吐丝卷新竹叶取
食,明显为害均发生在大年的竹林中,严重时竹叶被啃吃一光,甚至造成竹林大面积枯死。虫
害竹株重量减轻35%~50%,并严重影响竹鞭生长及下年度出笋,对此后数年的竹产量亦有
影响。
浙江竹螟除竹金黄绒野螟以3龄幼虫在竹叶缀织的虫苞中越冬,其他均以老熟幼虫在土
茧内越冬。4月下旬化蛹,5月中旬出现成虫。卵产在是年新竹梢头叶背。各种竹螟对产卵
竹叶有一定选择性,卵产在竹叶背面,3天~5天孵化。幼虫初孵时多成群取食,随后分散卷
叶结苞取食,并有转移取食习性。竹织叶野螟一年有1代~4代类型,以第一代危害最重,世
代重叠严重,幼虫为害期为5月底到11月上旬;赭翅双叉端环野螟一年有2代~3代类型;其
余3种1年1代,发生期基本上相近。
竹螟在交配前需吸蜜补充营养,故凡附近蜜源植物充足,或靠近蜜源地的山脚疏林和新
竹林竹螟发生严重;另山顶、山脊和密林山凹地段竹林易发生严重螟害,高温干旱天气则有利
竹螟幼虫大发生。竹螟天敌很多,捕食性鸟类、昆虫、蚂蚁等均对竹螟土茧有相当大的抑制作
用;寄生性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甲腹茧蜂、长距茧蜂及绒茧蜂等。
竹螟为历史性虫害,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武康县大暴发,虫食竹叶,竹多萎死。但
向来所见记录甚少,至20世纪70年代以来,始积累有系统数据的历年主要危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