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7 - 自然灾异志
P. 357
但古代类似这些超长连阴雨记载,以现代气象观测规范而论,实际上由多次连阴雨过程组成。
宋元两代记载93次长连阴雨过程,以12—13世纪的南宋时期尤为密集,出现连阴雨灾
异81次,占总次数87%。典型灾例有:宋元丰六年(1083年)正月雨至六月,太湖泛滥,湖州
田皆水荒,民弃田卖牛,散走乞食。隆兴二年(1164年)六月至八月,浙北积阴苦雨,田庐漂
荡,明年大饥。庆元五年(1199年)五月,杭州久雨,雨水浸坏城墙,倒塌压死民众多人。嘉定
三年(1210年)春,阴雨60余日,五六两月又淫雨,浙北及金衢、绍兴等大水,漂圮田庐,溺死
者众,杭州城内水浸庐舍5300区,城外驻军营房半被淹没。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杭州
梅季大阴雨,造成市场粮食绝籴,时诗人方回《苦雨行》诗序称:“五月初三日夏至,雨已月余,
初四五六稍晴,初七夜复大雨,至十三日昼夜不止;初六米价十二券,初十至十七券,十二至二
十券,市绝籴,民初争食面,寻亦无之”①。至元二十七年五月,又遭遇罕见梅季连阴雨,并引
发特大灾难,时杭嘉湖水患严重,农民皆相率结群往淮南觅食,数千人乘船过太湖,刚至湖心,
大风骤至,人多溺死;同日又有千余人渡长江,亦沉溺于江,钱塘江也同时发生悲惨的大风沉
船事故。系梅雨锋生成的突发气旋大风所致。至正十四年(1354年)春,又大雨80余日,全
省因之大饥。
明清两代共记载206次长连阴雨过程,15—19世纪平均每百年33.8次,近3年一遇。其
中,16世纪出现长连阴雨28次,为各世纪中最少;最多19世纪,出现42次长连阴雨过程。典
型灾例有:明天顺四年(1460年)四五月间阴雨连绵,江河泛涨,麦禾俱伤,秀水、嘉善2县籽
粒无收;桐乡县斗米百钱,民大饥。成化十七年(1481年)八月,浙北连大雨,至九月初一日大
风雨昼夜如注,直至初冬无日不雨,嘉兴、湖州稻禾尽皆萎腐;次年春夏,嘉兴连月大水,田禾
被淹,民大饥,湖州至人相食;又次年夏,积雨弥旬,浙南和金衢地区洪水泛滥,沿溪漂没田地
房屋无数。嘉靖十八年(1539年)四月至六月全省梅汛淫雨,金华8县大雨浃旬,暴流四溢,
兰溪水高丈余,漂没田庐百货和溺死人畜不可胜计;洪峰下泄,建德水漫城堞,绍兴大水入城,
萧山街市可行驶大船,沿海各县居民溺死,伏尸蔽野。万历十五年(1587年)夏,浙江中北部
阴雨月余;绍兴各县淫雨自秋季起,至冬至始晴,盐价骤增10倍,禾稼尽腐,民大饥;次年又淫
雨异常,绍兴各县自正月至五月、杭州自三月至五月皆阴雨不止,遍地水涝,米价腾涌,所在盗
起,贫民饥死者接踵。万历三十六年四月至五月末,浙北梅雨淋漓50余日,杭州府衙水深4
尺,低处民居水高屋梁,米价踊贵,一日斗米价涨百钱;嘉兴、湖州田野成湖,一望无际,田地非
极高阜处则粒米无收,岁大饥,时称两百年未见此水灾。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夏,淫雨为
殃,滂沱数月,杭嘉湖、宁绍、金衢等地麦豆尽腐,境内水荒异常,致浙民陷于万分饥困。康熙
二十年(1681年),接连3年淫雨为灾,同年四五月,杭州、宁波、绍兴、金华、处州等淫雨不止,
禾稼尽淹,农民多更插秧。康熙二十一年夏,淫雨两月余,萧山田禾三种无收,绍兴低田大歉,
淳安、桐庐水漫县城,沿溪临江庐舍漂没几尽,浮尸坏屋蔽江而下,凡5昼夜方止。康熙二十
二年春苦雨,连绵3个月不止,全省大小麦严重歉收,米价腾贵,江山县倒坏城墙甚多。雍正
四年(1726年)秋冬,浙北阴雨连绵3月,杭嘉湖3府所属州县低田被淹,农民驾船割取稻穗,
① 〔元〕方回《苦雨行》诗,引自罗斯宁选注、黄天骥审订《辽金元诗三百首》,岳麓书社1990年版,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