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8 - 自然灾异志
P. 358
岁饥;温州连阴雨自秋至次年春始晴,稻谷大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浙北苦雨,海盐县
自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二十七日,计4旬中仅数日不雨,低田积水直至七月中旬,四乡告荒纷
纷。乾隆五十六年,浙北春雨之多为数十年未有,海盐自元旦至四月初,终日见太阳者仅9
日,二麦大歉。乾隆五十八年,浙北又出现与五十六年同样的连阴雨,自正月至四月淫雨伤
麦。嘉庆七年(1802年)夏淫雨,萧山县计自三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十七日,阴雨连绵凡48日,
田皆再次播种。道光三年(1823年)春夏苦雨,湖州淫雨自三月至五月不止,田圩淹没,水退
复涨,直至九月始平;嵊县雨灾尤重,禾稻不实,贫民多饿死。道光十三年,自春至秋淫雨不
止,兼低温为害,浙北豆麦稻俱伤,民大饥。道光二十九年,浙北春夏淫雨不止,以嘉兴、湖州
被灾最重,孝丰一月之间发水29次,长兴至七月初尤大雨倾注,平地水高四五尺;各州县低洼
田亩尽成巨浸,插种秧苗皆为漂没,灾民荡析离居。光绪十五年(1889年)秋冬淫雨,全省以
杭州、嘉兴、湖州3府尤重,计於潜县自八月二十四日连阴雨至九月底止,宁波、绍兴连阴雨
40天~47天;田禾尽没,稻谷生芽,并稻根亦腐烂,全省皆告水荒。宣统三年(1911年)夏多
阴雨,宁波奉化自五月初八日起,淫雨连绵过闰六月。
民国时期记载长连阴雨9次,主要灾害事件有:民国8年(1919年)6—7月梅雨连绵,河
湖并涨,吴兴、长兴、德清、桐乡、嘉兴、嘉善、崇德、安吉、平湖、定海等县田庐多有淹没。民国
10年9—10月淫雨,嘉兴属县田禾淹没,稻根腐烂。民国15年梅汛连阴雨,杭州水灾大于民
国11年。民国22年7月,梅雨兼旬,建德县梅城河水泛滥,太平桥水与檐齐,南大门水深8
尺。民国31年夏,淫雨兼旬,浙西各县水灾严重,钱塘江上游山洪暴发,杭州至海盐一带江面
浮尸数以千计。民国32年,温岭县淫雨成灾,早稻大歉。民国33年6月中旬后连阴雨,钱塘
江、曹娥江、椒江流域洪水泛滥,呈报被灾有临安等23个县353个乡镇,灾田83万亩,倒毁房
屋5480间,灾情为前30年未有;冬,台州淫雨成灾,作物尽皆腐烂。民国38年6月,连日阴
雨,杭县37万亩水稻有7.4万亩被水淹死,可戽救者亦歉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按现代气象观测制定的境内连阴雨天气标准为:凡连续5天
以上,其中降雨日大于或等于3天、日照小于或等于2小时的时段,即统计为一个连阴雨过
程。以杭州观测资料为代表,1951—2010年共出现371次连阴雨过程,年平均6.2次;60年
累计连阴雨2612天,年均43.5天,其中以1952年累计连阴雨日数最多,达到119天;杭州最
长一次连阴雨过程持续20天,出现在1974年1月14日至2月2日,总雨量96.2毫米,总日
照时数仅1.9 小时。
1954—2010年主要连阴雨灾异。1954年梅汛期遭遇严重连阴雨,自5月初至7月底阴
雨不断,全省平均雨量1142.5毫米,为常年同期的1.9倍;计灾田522多万亩,倒塌房屋3331
间,因灾死亡440人。1980年8月,台州多阴雨,日照比历年同期减少一半,黄岩县早稻发芽
霉变1亿千克。1996年梅雨期长达45天,仅次于1954年,杭嘉湖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全省受
灾计19个县(市、区)427个乡镇6080个行政村,直接经济损失47.3亿元。1999年梅雨期
长,全省大部地区雨日30天,雨量400毫米~900毫米,其中主要4段连阴雨过程中暴雨频
繁,全省计7县城被淹,14城镇进水,1810个村庄206万人被洪涝围困,因灾死亡32人,倒塌
房屋6.1万间,灾田115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29.8亿元。2000年秋冬连阴雨,自10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