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7 - 龙港镇志2009
P. 357

第十一篇 水 利                                 - 315-








                                     第十一篇 水 利







                   据旧志有关资料,自五代十国以来,江南人民开运河、筑海塘、建水闸,屡修屡废,
               屡废屡修,与自然灾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延续下来的水利工

               程有 1 条河(江南运河)、2 条堤塘(东塘外塘、白沙塘)、3 条埭(黄浦埭、金钗埭、楼浦
               埭)、2 座陡门(新陡门、凰浦陡门)。建镇后,历届政府动员全镇人民兴修水利,取得辉煌
               业绩。 特别是 90 年代后,龙港镇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建成高标准的自海城办事处民主
               村至龙港大桥长达 17.3 公里的 50 年一遇标准堤,成为保护龙港、保护江南平原的“东
               海长城”。 龙港镇投资 2400 万元,分两期实施白沙河整治工程,2009 年,整治河道总长

               度达 11 公里;同时,镇政府还组织实施龙港内河水域的清水河道建设工程,该工程包
               括河道护岸驳石,河道清淤和河道保洁。 至 2009 年,共完成河道护岸驳石 94.44 公里;
               河道清淤共计 69.8 公里。 自 1996 年开始,龙港镇在长达 14 年的时间里,持续开展土地

               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迄 2008 年,共投入资金 7150 万元,拆迁坟墓 6149 穴,整理
               土地面积 38700 亩,新增耕地 4694 亩。 2009 年 6 月,龙港镇委、镇政府主持编制了龙港
               镇防汛防台体系,该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应急队伍、会商机制、监测预警、防御重点,相
               关制度、预案机制、物资储备、避灾场所、基层经费等 10 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为龙港镇
               防汛防台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提供切实保障。





                                                海堤与江堤



                   江南海塘 位于鳌江口,自龙江新美洲水闸至舥艚阴均水闸,全长 14.9 公里,其中
               新美洲水闸至民主村的龙港段海塘 7 公里。
                   江南海塘历史悠久。 现存由内至外 4 道平行塘迹线: 第一道是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始建土塘的内塘。 第二道是清乾隆二年(1737)兴建土塘的中塘;第三道
               是 1958 年新建土塘; 第四道是 1984~1986 年新建土塘、1990~1991 年改建标准塘的

               新塘;现四道塘线并存,层层把关,严防台风大潮危害江南平原,誉称江南海塘为“东海
               长城”。 江南海塘保护江南平原农田 18 万亩、人口 60 万人。
                   内 塘 南宋宝祐年间(1253~1258),为御咸入侵江南地区,沿东海岸至鳌江江口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