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4 - 龙港镇志2009
P. 354

- 312-                             龙港镇志


               用天然河道,增添水乡情趣;园内的花草树木多为常年不落叶类植物,四季常青,生机
               盎然。
                   咸园大桥公园         于 2000 年建成。 以龙港大桥陆上引桥为中轴线,分为大致均等的

               东西两块,总占地面积 60 亩,投资总额为 500 万元。 公园地处龙港镇入口处,与耸立龙
               港大桥桥头街心的不锈钢龙港城标共同构成龙港的“门面”景观,为来龙港的外地客人
               提供“第一眼”的初始印象。 公园绿化率约 75%,主要由草坪、灌木带、边际树林等组成。
               由于是进入龙港的第一景观,且考虑到从桥上往下观看的效果,公园注重突出园艺构

               思的精巧奇妙和几何图形布局的审美意趣。 全园植被以草皮、灌木为主,间以鲜花点
               缀。 公园道路铺面材料讲求色彩的拼配、过渡,并与植被和谐映照,从视觉上产生悦目
               怡神效果。
                   象湖公园 坐落于湖前办事处所辖的西桥村,于 2005 年 10 月开始动工兴建,2008
               年竣工,历时 3 年,投资总额为 450 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集资。 公园充分利用地

               利因素,依托湖前传统天然景点象湖,经精心规划设计添置人文景观,增设休闲、娱乐、
               聚会场所,建成集文化观览、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活动休憩场所,公园
               内设有计生主题园、文化长廊、文化宣传窗、碑林、文化柱、标志物大象雕塑、灯光喷泉、

               休闲廊桥、2 座休闲亭、钓鱼台、篮球场、羽毛球场、体育健身器材场、文化综合广场等场
               所设施。
                   公园内花木种类多样。 植有樟树、榕树、银杏、竹柏等近 30 种树木、其中较大的樟
               树、榕树近 120 株;另有紫荆、紫薇等近 20 种花卉,草坪绿化近 1.5 万平方米。
                   公园平时由西桥村老人协会负责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环境保洁、维持秩序,同时建

               立养护专业队伍,负责花草树木的浇灌、修剪、栽培等。
                   香林寺      在平等办事处。 始建于宋淳祐四年(1244),原称香林教院,为江南最大寺
               院。西临鹤河,河面有石桥浮跨水面,长达 53 间,俗名蜈蚣桥,与寺合为一景。70 年代毁
               坏,此寺历经 700 余年,极盛时有僧近百人,耕田百余亩(当时农禅并重)。 50 年代中,众

               僧星散还俗,寺中亦办了各种厂、校。 至“文化大革命”中,寺院面目已不可辨。 80 年代,
               觉圆任住持,始恢复为佛教道场。 先后建西厢楼、东厢楼各 6 间,90 年代建成大雄宝殿,
               黄墙碧瓦,雕梁画栋,气宇巍峨壮丽。 尚有天王殿左右的钟鼓楼,全寺共占地 3000 平方
               米。 院前旧有跨梁方井,水极清碧,旱不涸,涝亦不溢。 井栏原有直行题字:“助教林牧妻

               周六娘,男公定董蔡方造,时元丰八年(1085)仲秋。 ”可见由来之久,是江南仅存的一口
               宋井。
                   清华道院 在湖前办事处南湖,俗称东嶽观。 原为江南最大道院。 南宋下涝进士陈
               师川于端平年间(1234~1236)所建。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陈氏后裔重修,并捐香

               火田 3 亩。此后虽渐衰微,但尚存原有规模,至“文化大革命”期间便面目全非。1981 年,
               始由老道人信有(知白)住持。 信有少年学道,在荪湖山紫云洞修炼多年,“文化大革命”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