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2 - 龙港镇志2009
P. 352
- 310- 龙港镇志
绿化建设
江岸一带的方岩、江口、下埠等村,素无园林、绿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
重视绿化工作。 从 1955 年起,每逢春季,开展植树活动,群众各在自己住宅前后或庭院
栽种少许苗木,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成活率很低。 1958 年,农村实现合作化,沿江岸的防
洪海堤,自新兰村至下埠村,建立防护林带,分村分段栽种木麻黄、桉树。 由公社实行统
一管理,制定《关于损坏苗木赔偿的决定》。“文化大革命”间,沿江防护林带遭到严重破
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植树绿化工作又为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所重视,乡、村
也恢复了对林木的管理。 1980 年,乡政府设林管员,专门从事林木管理,使绿化工作逐
年发展。
龙港建镇后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发动群众捐资筹款,自 1986 年始,五年
群众筹集绿化资金 23.3 万元,引种香檀、法桐、白兰花、木芙蓉、桂花、广玉兰、女贞、水
杉、河柳、木棉、银桦等 11 个品种的花木。 栽行道树 6765 株,绿化美化了沿江路、新渡
街、文卫路、上厂街、海港路、通港路、江浦路、下埠街、江滨路、龙翔路、兴贤路、建新路、
人民路等 21 条长达 14.4 公里的主要街道。 1990 年造林麻黄 2914 株(保存数),木已成
林,是龙港镇一绿色屏障。 路道绿化面积至 1990 年底为 4.5 公顷,绿化覆盖率为 4.6%。
特别是 1999 绿色大行动以来,龙港镇加快绿化建设速度,颁发有关绿化工作的文件。
园林绿化面积由 1990 年的 20.1 公顷,增加到 2001 年的 85 公顷,人均绿地面积由 1990
年的 4.51 平方米,增加到 7 平方米。 1991~2001 年,在宫后路、龙港大道、泰安路、纺织
街等 49 条街道栽种行道树 6691 株,品种有香樟、白兰花、梧桐、广玉兰、雪松、木棉等
19 个品种;在人民路、龙翔路、宫后路、文卫路、龙跃路、龙港大道等 15 条街路营造街道
花坛长 15541 米,平均宽度 3 米左右,总绿化面积 85888 平方米。 街道绿化绿地率达
12.4%;在外滩、大桥下、江滨公园、人民路广场、龙洲路街心绿地、桂花林、下埠公园、环
河公园等处营造公共绿地 131869 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 126995 平方米;生产绿地有
纺织四街的园森苗圃和龙港大道苗圃, 绿地面积分别为 3335 平方米、3200 平方米,为
城市绿化提供树苗、鲜花和盆景制作;工业企业、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
等公共建筑区内,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1 年共建片林 48 片、植草坪 160 块、筑花坛 450
个、栽行道林(绿篱)261 条,专用绿地计 129389 平方米,覆盖面积 139274 平方米,绿地
率达 16.1%。 住宅小区的绿化逐渐受到重视; 2009 年,鉴于城区的扩展,开展了新区域
绿化大行动。 全镇共投入 30 多万元,对新城区绿化空白区域植树、植草、植花和修建绿
化园、添置隔离小栅栏等。 全年共增置绿花园圃 3 座,添置龙港大道绿化带栅栏 8000
米,种植种类花草树木共计 20 多种 6000 多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