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3 - 龙港镇志2009
P. 453
第十四篇 商 贸 - 411-
多。1982 年县百货公司经营的百货商品有 4060 多种,1990 年减少到 3480 多种。自选商
场经营方式出现后,打破了原有百货业的范围,扩大到家用电器、手机等。 经营品种大
大增加,大的自选商场,经营品种在 1 万种以上。 如龙港百一自选商场和人本超市龙港
连锁店、联华超市龙港连锁店等经营的商品,大到家用空调、电冰箱,小到蔬菜、垃圾袋,
应有尽有。
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五交化是五金机械、交通电工器材、家用电器、化工原料四大
行业的总称。 民国时期境内店铺仅经营铁、铜、锡器皿和油漆、颜料等几个品种。 60 年
代,供销社五交化门市部经营品种主要是生产资料。 进入 80 年代,生产资料品种减少,
而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生活资料商品销售大增。 县五交化公司门市部和供销社经营的五
交化品种达 2500 多种,其中五金近千种,家电 400 多种,化工 400 多种;集体和个体商
店经营的品种则更多。 五金机械商品主要是圆钉、铅丝和部分金属工具。 80 年代后,五
金商品销量猛增。 龙港供销社铅丝和圆钉销量,从 1985 年 1 吨,增加到 1991 年 3.7 吨。
随着供销商业计划商品减少,经营五金的个体私营商店逐渐增多。 供销社体制改革后,
全部由民营企业经营。 交通电工器材,60 年代,供销社主要是经营高低压电器、照明灯
泡、手推车及其附配件。80 年代起,交电器材销量激增,尤以自行车为最。龙港供销社自
行车销量从 1985 年的 24 辆增至 1988 年的 213 辆,1989 年为 187 辆。 灯泡销量从 1985
年的 420 只,增至 1991 年的 3590 只。 21 世纪起,摩托车、汽车需求量逐渐增加。 家用电
器,60 年代,半导体收音机进入市场,销量逐渐增加。 80 年初,收录机大量投放市场后,
半导体收音机销量逐年下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家用电器销量迅猛发展,成
为消费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80 年代初,电视机以黑白为主;80 年代后期起,彩电逐渐增
多。 90 年代,洗衣机、电冰箱逐渐普及城镇居民家庭,成为青年结婚嫁妆必备商品,与电
视机合称新“三大件”,销量日趋上升。 随着电力事业发展,90 年代后期,空调器普及城
乡家庭。 化工原料,主要是油漆、颜料商品。 随着土纺土织、印刷业和住房建筑迅猛发
展,颜料和油漆销量日趋旺盛。 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体制改革后,由个体私营商业户经
营。
糖 境内食糖,自民国至 80 年代中期均敞开销售。 1958 年后,食糖供应逐年紧张。
1960 年开始实行以人定量凭票供应,重大节日适当增加。 1962 年 10 月起,食糖曾用作
收购粮食、油料、鲜蛋等农副产品的奖售物资。 1964 年后,根据货源多寡,或计划供应,
或敞开销售。 1978 年以后,地产红糖明显减少,而市场销量不断增加,只得从义乌县调
入供应。 流通渠道放开后,市场糖源充足,牌市差价逐渐拉平。 由于市场食糖调节能量
扩大,1991 年停止使用糖票,食糖放开经营,国营和供销社食糖销量锐减。 龙港供销社
食糖销量,从最高年份 1989 年的 52 吨,下降到 1990 年的 6 吨。 人们对食糖品种,从红
糖为主逐渐改为白糖为主。
酒 境内农村素有家庭酿酒自食传统;市场供应,主要来自酒户作坊。 1951 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