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57

第二章    就地扶贫      ·989·


               有VCD机及VCD片等,进一步改善学生、校园的学习、教学条件。1999年补助自来水塑管,扶持建设
               饮用水工程,又补助资金购买种植850多株从日本引进的香蜜梨,培育蜜梨基地。该村通过挂钩单位帮
               扶牵头,采取交通扶贫、信息扶贫,打通与外界联系,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改善教育条件,发展经济
               林,安装改善村民用水条件等综合措施,全村人均收入1999年达到1280元,比1996年增加505元。

                   新塘乡原有“武义西藏”之称。开展综合开发扶贫以后,省、市委及时为该乡安排挂钩扶贫结对
               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和金华市工商局两个单位,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乡在结对单位的帮
               助支持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到1999年全乡成为全县贫困乡镇中最早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自来
               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有线广播的乡镇。后又发展猕猴桃基地、药材基地、高山蔬菜,同

               时鼓励山区农民外出经商打工,实施零星下山脱贫迁移到县城周边,减少在乡人口,集约经营原有土
               地,提高劳动效率。到200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达到了2000多元。
                   县委、县政府及其扶贫办,针对贫困乡镇山地广阔和水力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综合开发扶贫,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第一步,到1996年,武义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第二步,到2000年年底

               止,进行农业综合开发8000公顷,全县的经济特产基地达到14333公顷,人均0.74亩,户均2.4亩,全县
               初步形成了以茶、桑、果、菌、笋、高山蔬菜为主的六大系列基地,从而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
               小康建立了绿色小康工程;山区小水电,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式,累计发展到104座,装
               机容量达到5.03万千瓦。第三步,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经济特产基地累计数达到13333公顷,小

               水电累计数增加到135座,总装机达5.4万千瓦,经营、管理水平比前有了更大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年
               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418元提高到2000年的1492元,2005年又提高到2414元;而贫困地区总人口数,
               1991年为12.4万人,至2000年减到0.7万人,2005年又减到0.5万人。
                   民政扶贫

                   1991年8月县扶贫办建立以后,县民政局作为重要部门之一,继续开展扶贫工作。1991年至1996
               年,通过县民政局、县扶贫办提供的平价化肥为4045吨,拨各贫困乡镇村购买化肥款194.45万元。这
               一扶贫方式,因武义县成为全省8个贫困县中首批脱贫县,自1997年起不再进行。
                   1991年专职扶贫机构县扶贫办建立后,民政局开展的民政扶贫,一是结合自身老区工作的业务

               开展工作;二是结合自身社会救济工作,担负了原先“扶贫扶到户”的工作。结合老区工作方面,
               到1996年12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武义县光荣脱贫时,民政部门累计下拨革命老区乡镇建设基金4次合
               计41.3万元,并编写出版了《革命老根据地县——武义》一书。老区办的机构不存在后,“扶贫扶到
               户”则通过两方面的渠道来体现:一是对农村贫困户(又称困难户)的临时补助。1991年至1995年补

               助了86万元,1996年至2000年补助了205.26万元,2001年至2005年补助的农村困难户与城镇困难户合
               计数为506.78万元。二是自1996年7月开始,逐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此项工作先由县民政局实
               施,后划归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主管(详见第二十八编第五章第九节《最低生活保障》)。
                   交通扶贫

                   90年代以后,“若要富、先修路”成了武义县扶贫工作中扶助方和受助方的共识。1990年至2000
               年,全县共投入筑路建桥资金2.12亿元,其中上级有关部门捐助5700万元,县财政拨款1000万元,乡
               (镇)村集体出资7500万元,农民自筹(包括劳动力投资,下同)7000万元。建成水泥路95.09千米,
               沥青路154.89千米,沙石路255.72千米,简易公路380.8千米,合计886.5千米。其中1996年,省政府奖

               励50万元扶贫款全部投入村级公路建设。项山头村与陈弄村联合修建的4千米公路到1996年12月25日全
               线竣工。公路通村后的1999年陈弄村被县政府命名为“高山蔬菜专业村”,人均收入从1998年的715元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