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3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53

第一章    贫困状况与治贫决策           ·985·











                                 第三十编  扶贫与脱贫











                   武义县的扶贫工作始于80年代初。1991年6月,省委、省政府确认武义县为全省8个贫困县之一。
               是年8月,县政府建立专职扶贫机构,加大扶贫力度。1993年起,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始引导、组织县

               内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1996年年底,广大山区农民的生存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身处困境的
               山民终于看到小康的曙光,武义成为全省8个贫困县中首批脱贫的4个县之一。武义县下山脱贫的成功
               经验曾于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地球峰会”和于2004年在上海召开的“全球
               扶贫大会”上推介给与会人员。







                                    第一章    贫困状况与治贫决策





                                                 第一节    贫困状况



                   武义县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又地处金华市南部边缘山区,是典型的
               “老、少、边”地区。全县34个乡镇,有20个是贫困乡镇。据1986年统计,全县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02
               元,贫困乡镇仅300余元。人均年纯收入远不及300元的88个村中,革命老根据地村竟有87个。
                   80年代初至1991年8月,全县的扶贫工作由县民政局负责。通过拨付资金、实物(包括无偿与有

               偿)等政策倾斜的运作,帮扶贫困乡、镇、村结合实际广开门路,创办实业,发展生产,实现增收。
               据1986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等5个年份统计,下拨资金1024.41万元,平均每年204.88
               万元;据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等5个年份统计,下拨化肥135吨,平均每年27吨。
               分批确定重点户,做到扶贫扶到重点户。据1983年、1984年、1988年、1989年等4个年份统计,合计

               扶贫2613户、10345人,平均每年扶持653户2586人。作为革命老区工作的改革措施,于1991年由县民
               政局、老区办和 保险公司为全县16个贫困山区、革命老区乡镇的每个农户实行家庭财产保险,预防因
               突发灾难而至贫,每户的1000元保费由民政局和老区办付款。同年,老区办还拨付扶持革命老区乡、
               镇、村发展集体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资金3.7万元,其中无偿拨付1.6万元。民政扶贫阶段,武义县

               做了大量工作。1991年,全县农村人均年纯收入提高到773元,20个老、少、边贫困乡镇的农民年人均
               纯收入提高到418元。
   1048   1049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