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4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074

·1006·第三十编    扶贫与脱贫


                  续表

                 村名与编号               原  址           安置地新址            搬迁前简况                搬迁后简况
                              柳城畲族镇海拔922米        该镇镇政府所在地         2003年全村109户      2004年搬迁下山。至2005年全
               丁鸟村            的黄力袋尖边的深山          柳城,土地由丰产         355人,人均年纯收 村100户335人,人均年纯收入
               编号:43          坳里,辖丁鸟、下屋2         村提供              入500元            1230元
                              个自然村
                                                                                   2004年搬迁下山。至2005年全
                              西联乡牛头山的深山                                            村33户91人,人均年纯收入
               东坑村                                                2003年全村33户94
               (见编号31,故不      坳里,辖东坑、旧           柳城畲族镇郑回,         人,人均年纯收入         2100元(迁壶山街道宏阳村的
                                                                                   29户户口迁移手续已办理。但
                              处、马栏、和尚田、
                                                 土地由郑回村提供
               再编号)                                               500元
                              大坑下5个自然村                                             迁柳城畲族镇郑回的户口未办
                                                                                   理,仍在西联乡)
                                                 熟溪街道南湖、壶                          2004年搬迁下山。至2005年据
                              白姆乡海拔848米的四                         2003年全村74户175
               龙潭村            面头深山坳里,本身          山街道三角店,土         人,人均年纯收入         县扶贫办提供全村74户175人,
               编号:44                             地由南湖、三角店2                         人均年纯收入3400元(户口手
                              为1个自然村                              500元
                                                 村提供                               续未办)
                                                 熟溪街道南湖,土         2003年全村67户178    2004年搬迁下山。至2005年全
               谢山村
               编号:45          新宅镇新宅山区            地由南湖村、陈宅         人,人均年纯收入         村65户161人,人均年纯收入
                                                 村提供              500元             3400元(户口手续未办)
                                                 壶山街道横塘,土         2003年全村17户58     2004年搬迁下山。至2005年全
               三井坑村           新宅镇新宅山区            地由横塘村、高坞         人,人均年纯收入         村20户60人,人均年纯收入
               编号:46
                                                 村提供              500元             3400元(户口手续未办)
                                                                                   2005年搬迁下山,年底全村49
                              桃溪镇海拔1018米的岗                        2004年全村52户147    户151人,人均年纯收入1042元
               上陈村            西坪的深山坳里,辖          王宅镇王宅,土地         人,人均年纯收入         (户口手续全部未办,尚有3
               编号:47                             由王宅村提供
                              上陈、内陈2个自然村                          1042元            户未迁,另有零星户的数人在
                                                                                   搬迁时并入)




              附:专记


                                               治贫创举  举世瞩目



                  治理贫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依然是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武义县委、县政府自1993年开始引导
              组织和扶持帮助居住在县内高山、深山、石山区的贫困山区农民下山迁移、异地开发以实现脱贫致
              富,被老百姓简称为下山脱贫。2004年6月17日,联合国驻巴黎国际扶贫援助联盟考察团团长邵玲女

              士认为武义的下山脱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方式,是一个创举。至2005年年底止,武义县有328个自然
              村(其中47个建制村)的14315户、43729人实现了迁移下山,人均年纯收入普遍提高了十多倍至几十
              倍。此事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成为漂洋过海的典型经验。
                  媒体争相报道

                  199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抛弃旧思想、力求自我发展——武义县开发式扶贫取
              得成效》。《联谊报》、《文汇报》、《解放日报》、《农民日报》等相继刊发新闻、通讯报道武义
              下山脱贫消息。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栏目,浙江电视台黄金时间、教育台、周末版、娱乐台、健康版等
              对武义县下山脱贫内容常有播报。

                  1996年9月27日,《信息参考报》一版刊登《走上致富路——浙江省武义县下山脱贫摄影》。《人
              民日报》1996年10月1日刊登《喜圆下山富裕梦》。《浙江日报》1996年10月15日刊登《告别穷山走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