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25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57·


               物质文化遗产、放电影、建立文化图书室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人民的素养。
                   2004年以后,挖掘并整理了本街道一批优秀民间艺术节目和风景文物。如鸣阳村的《鲤鱼跳龙
               门》、程王处村的《十八仙狐》、白溪的《抬阁龙》、王村的《游龙》、汤村的《汤恩伯故居》、白
               洋渡的《阳光外滩乐园》等。2001年,在全省乡镇文艺汇演中白洋街道表演的舞蹈《浪街》获表演金

               奖。白洋街道组团参加浙江省“第二届乡、镇戏曲擂台赛”决赛荣获第二名。
                   学校布局经1996年至2001年的历次调整,辖区内由原30余所小学撤并为5所小学:熟溪小学、明招
               小学、邵宅小学、中银小学、张村小学。其中,熟溪小学和明招小学是省示范性小学。幼儿园28所,
               幼儿入园率100%。街道成立以后,注重“教育优先发展”,先后投入教育资金880万元。2003年街道

               通过教育强镇验收,为该学区及2000多名外来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熟溪小学于1909年在辛亥革命先驱秋瑾倡导下创办,原名为“毓秀女子初级小学堂”,1936年定
               名为熟溪小学。2000年8月迁移至开发区新校址。学校办学设施先进,教学成绩优良。先后被评为全国
               雏鹰红旗大队、全国校外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等集体荣誉60余项,跨入了省、市一流学校

               行列。其研究成果《小学生特长培养理论与实践》获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省政府教
               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明招小学位于武义县城东,于清光绪三十四(1908)创办。学校以著名理学家吕祖谦“讲实理、
               育实才、求实用”的名言为办学宗旨,教育教学质量优良。

                   街道通过组织机关干部、老年人、学校师生等开展体育比赛和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
               业。2002年在县中医院康复中心左边安装了健身器材,开辟了健身路径,并在城东新村和下埠口、界
               首、后陈等村建有健身路径、篮球场。
                   白洋街道原有邵宅卫生院、白溪卫生院,现为一所即白洋卫生院,有职工22人,病床10张,设立

               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卫生防保科、儿童保健科、妇幼保健科、西药房、B超室、心电图室等
               科室。2005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27463人,参保率99%。
                   辖区内文化遗产丰富,主要有:
                   吕祖谦墓及吕氏墓群  明招寺西南300米,省文物保护单位。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学

               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金华)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浙江金华学派的创始人。其墓土堆封面,长约
               30米,下宽23米,上宽15米。有拜坛三级,墓碑尚存。此外,尚有30多座吕氏家族墓,其中主要有吕
               好问、吕忱中、吕大器、吕大麟和吕祖俭墓等。
                   邵李清烈士墓  (详见第三十五编第四章第一节同名目)

                   项村抗战遗址  项村原系日本侵略军驻童庐联队总部一个先锋中队据点,有碉堡和铁丝网。1945年
               农历二月初五,乘大雪纷飞,日本侵略军防守松懈,白阳区署和阳山乡自卫队配合国民革命军79师236
               团两个连深夜潜入项村,用事先准备的棉被覆盖铁丝网,越入据点,并乘虚占据碉堡,以强大火力袭
               击日本侵略军营房,激战10分钟,毙敌60余名。

                   汤恩伯故居  汤恩伯(1900—1954),乳名寄法,字克勤,汤村人。汤恩伯任13军军长时,于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在南口战役中重创日本侵略军;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时,于1938年春在台
               儿庄对日会战中,获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后历任国民政府一系列军政要职。1949年随蒋介石去
               台湾,1954年病死于日本。旧居为四合院,九间堂楼式,占地272平方米。正门上方石匾题“正本清

               源”。东西各有小台门一个。2005年,其故居经修缮供游人参观。
                   鸣阳楼  位于鸣阳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创建,并取法云寺大钟悬于楼,派丁役司钟,始称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