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212
·144· 第三编 土地与矿产
续表
农业人口人均 农业人口人均
区乡镇 耕地面积 其中水田 区乡镇 耕地面积 其中水田
耕地(亩) 耕地(亩)
小 计 1542.8 1377.7 0.64 新 塘 128.2 116.5 0.90
柳城区
新宅区 大 田 711.0 658.7 0.98 竹 客 238.3 221.3 0.87
新 宅 363.6 314.9 0.46 三 港 248.3 218.4 0.70
宣 武 337.9 304.5 0.52 大溪口 307.0 242.3 0.73
明 山 130.3 99.6 0.50 县属场园 108.8 108.1
表3-3 2005年各乡镇(街道)耕地分布表 单位:公顷
乡镇名称 耕地面积 其中水田 乡镇名称 耕地面积 其中水田
合 计 16010.01 14760.00 王宅镇 2208.80 2172.2
白洋街道 1384.27 1295.6 桃溪镇 841.87 740.47
壶山街道 1208.80 1119.4 茭道镇 630.20 579.47
熟溪街道 899.40 839.73 大田乡 845.47 794.93
县属场园 59.80 56.73 白姆乡 704.93 661.07
柳城镇 1206.73 1090.40 俞源乡 564.67 524.80
履坦镇 1047.87 1012.00 坦洪乡 444.20 347.07
桐琴镇 1089.40 1031.87 西联乡 336.47 254.33
泉溪镇 1137.27 1105.40 三港乡 222.53 196.93
新宅镇 869.40 701.20 大溪口乡 307.93 236.40
第三章 土地利用开发与保护
第一节 土地利用开发
造地改田
1990年,省财政补助20万元用于造地改田,其中造田47.33公顷。1991年~1993年间,第二期农业
综合开发,由国家补助和地方筹资共602.25万元,经省立项,分东皋、下杨、壶山、宣平4个项目区,
涉及11个乡镇66个村,其中造田153.4公顷。自1990年后全县共造田200.73公顷。
90年代后,由于工矿、交通、住宅、城镇等非农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指耕地被改用于养殖和经
济作物)以及生态退耕等因素,导致耕地面积锐减。据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和更新调
查”统计,以1996年10月31日时点的全县耕地保有量22778.70公顷为基数,至2005年10月31日止共9年
时间里,全县共减少耕地4316.09公顷,约占全县总耕地保有面积的18.95%。其中:因生态退耕减少耕
地512.85公顷,占耕地总减少面积11.88%;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136.2公顷,占耕地总减少面积
49.43%;因非农建设减少耕地1555.23公顷、占耕地总减少面积36.03%;因其他原因减少耕地111.81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