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351
第六章 居民生活 ·283·
免除农业税费
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差距,2005年国家宣布免征农业税,从此持续数千年的“皇
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农民欣喜无比。随后,不少属地方政府规定收缴的“费”,也相继免除。相
反,农民还享受诸如“种粮补贴”、“养猪补贴”等多项补贴。
第四节 生活消费
基本生活消费
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逐年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武义县农村居民的生活费支出
从1986年人均507元提高到2005年的3767元;武义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从开始调查的2003年人均
5170元提高到2005年的6504元。城乡生活消费都提高比较快。其中虽有部分物价因素,但主要因素是
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80年代开始,武义居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生活过渡,饮食需求由“吃饱”向“吃
好”转变。主食消费比例逐年减少,副食品和其他食品消费大幅增加。据抽样调查,农民口粮消费
量从1986年的人均312千克(原粮),下降到2005年的211.3千克,主食消费支出占全部食品消费比
重,也从40.63%下降为28.91%;副食品,如猪肉、牛羊肉、鱼虾、禽、蛋、酒等消费支出比重,则
从34.77%上升到59.37%;水果、饮料等其他食品消费支出,也从20.56%上升到23.33%。1986年,农
民用于“吃”的消费支出年人均233元,2005年增加到1404元。但由于整体生活水平提高,“吃”的
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却从1986年的46%下降到2005年的37.3%(城镇居
民为31.54%)。
80年代中期,人们对穿的要求,开始从“穿暖”向“穿好”变化。到了90年代,武义城乡已基本
上看不到有人穿补丁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象不见了。许多年轻人为了赶
时髦、比名牌,往往未及衣服穿旧就丢弃,去买新的;许多年长人追求呢、毛、绒、丝等优质优料衣
服。鞋子,不再由家庭主妇一针一线做成,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基本上都穿皮鞋、旅游鞋、解放
鞋等等商品鞋。穿草鞋赶路的情况,在80年代初期就已基本不存在。
住房条件,改革开放之后变化很大。首先是
住房宽敞了,城镇居民住房2005年已达人均43
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2005年已达人均48.7平方
米。多数房屋属于改革开放之后新造的钢筋混凝
土结构和砖混、砖木结构,原先比较普遍的泥
墙、土瓦、平房,到了90年代末期已很少见。住
户房内设施相对完备,城镇住户97%使用自来水
和液化气,农村较大村庄也基本用上自来水和液
化气。城乡住户都比较讲究宅内装修,使居住环
境更实用、舒适、美观。装修费用少则万元,多
图46:城镇居民小区(摄于2005年)
则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
“行”也是生活要素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的建设,居民经济收入的提
高,武义居民“行”的状况变化很大。到了2000年前后,步行赶长路的情况已基本不存在,自行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