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7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987
第六章 机构编制 ·919·
每月享受政府津贴200元,同时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享受县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每两年评选一
次。该项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农业农村优秀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引起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第六章 机构编制
第一节 行政机构编制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1951年8月4日,建立武义县编制委员会;1981年5月17日,更名为武义县编制领导小组;1984年5
月12日,恢复原名;1991年12月,又更名为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简称编委),为县委、县政府的议事
协调机构,负责全县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由历届县长任主任,县委政
工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副主任,县委办、县府办、县财政局、县劳动人事
局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劳动人事局。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编委办)是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是县委、县政府
主管机构编制的工作机构,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劳动人事局局长兼任。
1990年9月,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确定行政编制1名;1996年核定行政编制2名,其中配备专职副主
任1名;2002年4月确定为正科(局)级机构,内设综合科。
1987年,根据省下达的编制控制数,通过调查摸底,调整了49个县级机关的人员编制,核定了
40个区镇乡的编制数。1989年,实行人员编制与工资基金统一管理办法,是年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机关净增人数比上一年下降43.6%。1990年,建立干部到龄离退休催办制度,全年有85人及时办理
离退休手续。1993年,实行机构编制管理“三个一”制度,即全县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机构级别
管理,由县编委一家承办,县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县编委一家行文批复。1997年7月,印发了《武
义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武义县机构编制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
和人员调动编制审核工作,发挥了编制管理的约束作用。为了控制机构编制膨胀,推进机构改革,
1995年、1998年、2000年先后3次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行冻结,有效地控制了人员编制的
不合理增长。
县级机构设置与调整
1986年建立县档案局,1987年建立县矿产局;1988年建立县土地管理局、县监察局、县标准计量
管理局;1992年建立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996年设立县风景旅游管理局。2002年不再
保留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其职能并入县财政局;不再保留县农经委,其职能并入县农业局;不再保
留县物价局、县粮食局、县统计局,其职能并入县发展计划局,对外保留牌子;不再保留县乡镇企业
局,其职能并入县经济贸易局。
编制核定情况
1984年,省核定武义县机关(不含编制单列的政法系统)行政编制462名;经历年增编及两次机构
改革与一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以及划出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工商、质监、药监行政编制数,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