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20

海洋能源


                潮汐能    舟山海域潮汐能资源量丰富,分布区域广。据调查,全市可供选择建设潮汐电站的坝址有97
            处,占全省坝址总数的75%;可开发装机容量为6.35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54%;年发电量可达1.17亿
            度。舟山海域潮汐能资源坝址平均潮差大多为2米左右,最小1.86米,最大2.90米,能量密度不高,且受长江
            径流携带泥沙影响,海水含沙量较高,因此开发潮汐能筑坝建库引起泥沙淤积的可能性较大,未被列为重点

            和先行开发。
                潮流能    舟山群岛海域水道航门众多,这些水道航门间潮流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根据历史资料和近期
            调查的资料,统计全省45处水道的潮流能资源,潮流能理论功率为522.98万千瓦,舟山海区为481.39万千瓦,

             占全省的92% 。且舟山海区潮流能的能流密度很高,嵊泗的大小洋山之间,岱山的岱山与衢山之间及灌门,
            定海的十六门、西堠门,最大能流密度为15~17千瓦/平方米;岱山的龟山水道和定海的金塘水道的最大能流
            密度,更分别达到32.28千瓦/平方米和25.92千瓦/平方米。




                                              舟山市各县(区)潮流能分布

             表1-4-4-2












                舟山市潮流能开发研究工作始于1978年春,定海县沥港乡居民何世钧等人在西堠门水道采用2米直径的螺
            旋桨式水轮机和液压传动装置,驱动额定功率为8千瓦的发电机进行了潮流发电原理性试验,当流速为3米/
            秒时出力达5.7千瓦。1991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在研制10千瓦潮流发电试验船后,按照课题试验计划,对

            岱山龟山航道进行了流速测量;并经国家认可,选定为第一座海洋潮流实验电站。2000年3月总投资165万元、
            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岱山县龟山门水道70千瓦潮流实验电站正式启动,是年6月6日进入调试阶段;
            该电站建成后属亚洲第一座潮流发电站。

                波浪能    舟山海区冬季常有冷空气大风影响,秋季常受台风袭击,都有较长的风区,是中国沿海波浪
            较大的区域之一,绿华、嵊山、浪岗、东福山等一带海区都是著名大浪区,多年平均波高均在1米以上,多年
            平均波浪周期也都在4.5秒以上。根据国家海洋二所搜集的资料统计表明,嵊山区段波浪能理论功率45.61万千瓦,

             占全省理论功率210.05万千瓦的21.7%;年平均能流密度2.76千瓦/平方米。由于波浪随风的变化而变化,所
             以波浪能的能流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嵊山区以秋季较高,为3.5千瓦/平方米,春季较低,为1.92千瓦/
            平方米,冬、夏季相差不大,分别为2.71千瓦/平方米和2.91千瓦/平方米。
                舟山外围岛屿迎风面多为基岩海岸,山地直接临海,岸滩坡陡,岛屿沿岸潮差较小,环境条件有利于对波

            浪能进行岸边固定式开发。上海交通大学波能利用课题组于1984年10月组织人员至嵊山岛实地考察,选择嵊山
            岛外的双胖一号口为站址,并于1985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定为全国第一个千瓦级波力发电装置试验站。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