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25

色差(15~21)、海水透明度低(0.1~1.0米),受光照限制,初级生产力较低[67.6mgC/(m²·d),毫克碳/
               (平方米·天)],发生赤潮可能性较小。可利用丰富的营养盐类提高该海域生产力,适当增加藻类养殖。

                   马鞍列岛附近海区营养盐类也较为丰富。由于外海水对该海域尤其对枸杞和嵊山岛附近海区影响较

               大,水色好(1~14)、海水透明度大(0.5~4.0米),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初级生产力高[898mgC/
               (m²·d)],为鱼类索饵、繁殖提供了充足饵料,使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该海区也是发生灾害性赤潮
               的危险区。



                                                  崎 岖 列 岛 至 衢 山 岛 海 区

                   该海区岛屿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大小潮流通道,在衢山岛南、北侧有黄泽洋和岱衢洋两个大潮流通道,控
               制着附近海域水文、化学过程。附近海区悬浮泥沙含量高,水质浑浊(14~21)、透明度低(0.1~0.8米),

               东部要好于西部。该海区水深在8~15米,贴岸区水深加大,最深处达50米以上。

                   各要素分布和变化反映由西北向东南伸展的沿岸冲淡水和由东南向西北伸展的外海水在崎岖列岛至衢山
               岛附近海域的交汇混合,形成两个不同的舌状区,交界处存在较大水平梯度特征。
                   崎岖列岛和滩浒岛海区主要受长江和钱塘江冲淡水支配,营养盐含量丰富,活性硅酸盐和硝酸盐最高含

               量分别达95µmol/L(微摩尔/升)和100µmol/L以上,与外海水影响加强的衢山岛和鼠浪湖岛海区形成明显浓

               度差,水平梯度大。
                   长江和钱塘江冲淡水给该海区带来丰富营养盐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悬浮物,再加上潮差大、水体搅动

               剧烈,造成水质浑浊、透明度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难以进行,初级生产力低[27.3mgC/(m²·d)],以致渔
               业资源贫乏,产生赤潮可能性也较小。


                                        岱 山 诸 岛 、 中 街 山 列 岛 及 舟 山 岛 附 近 海 区

                   影响这一海区的高盐、低营养盐外海水主要从舟山岛北侧水道至衢山岛南侧水道进入杭州湾,秋季进入

               杭州湾的强度要大于春季。春季沿岸冲淡水由西向东扩散,营养盐浓度由里向外减少;秋季长江和钱塘江冲

               淡水汇于杭州湾南部区,并从舟山岛南侧水道流出,因此在金塘岛附近海区盐度和营养盐分别呈现最小值和
               最大值。在混合交汇区,各水化学要素出现较大水平梯度。
                   岱山诸岛和舟山岛附近海区受沿岸冲淡水影响大,营养盐含量高(个别岛屿区存在着污染源,对附近海

               区造成污染),远远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区水质浑浊(16~21),海水透明度低(0.1~1.0米),植物光

               合作用弱,造成生产力低下,生物资源相对贫乏。
                   中街山列岛海区理化特性大致与马鞍列岛海区相同,海水透明度大(1.0~2.5米),透光层厚,营养盐较
               丰富,初级生产力高,是鱼类索饵、繁殖的良好场所,也是海水增养殖的理想场所。该区域也是发生灾害性

               赤潮的危险区。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