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35

第 七 节   亚 硝 酸 盐 ( N O 2 - N ) 分 布 特 征




                   海水中亚硝酸盐主要来自氮化合物分解、转化及浮游植物直接排泄等。海岸带调查结果发现,浙江沿岸

               海区亚硝酸盐分布为里低外高。舟山亚硝酸盐总的分布特征为西低东高,含量相对较少。各海区亚硝酸盐浓
               度除中街山列岛区外,均春季大于秋季。春季水平变化差异较大;秋季除外侧岛区外,其余各区变幅较小。
               垂直变化,春季较为复杂,且变幅大于秋季。






                                                舟山市各海区亚硝酸盐统计值
               表1-5-7-1                                                                           单位:µmol/L






































                   北部泗礁山周围和马鞍列岛海区,亚硝酸盐含量后者明显大于前者。春季低值区出现在徐公岛海区,高

               值区出现在枸杞岛海区,与浮游植物生长强盛区一致,这可能是浮游植物过度吸收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排泄
               而积累。秋季泗礁山附近海区除黄龙岛附近较高外都小于0.06µmol/L,马鞍列岛海区有较大升高。崎岖列岛

               至衢山岛附近大部分海区含量低且接近。春季在鼠浪湖岛海区有较大提高,其南侧最高达0.42µmol/L;秋季
               各岛区含量较低,均小于0.lµmol/L,这与秋季光合作用在这些区域已非常弱,同时亚硝酸盐已完全氧化为硝
               酸盐而达到热力学平衡有关。岱山诸岛、中街山列岛及舟山岛附近海区,春季除长涂岛北侧与其他营养盐一

               样出现了大于1.6µmol/L的高值区外,其余均小于0.36µmol/L,各岛周围海区含量大小次序依次为岱山诸岛大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