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32

秋季由于沿岸径流影响加强和外海水影响减弱,活性硅酸盐含量明显增加,中街山列岛海区表层浓度比春
            季增加3倍多,平均值达48.82µmol/L。水平变化范围表、底层分别为19.95~95.20µmol/L和16.98~94.99µmol/L,

            变化梯度大于春季。最高值仍出现在滩浒岛海区,长江冲淡水带来丰富的硅酸盐,最高值达95.30µmol/L,比春

            季增加了20.9µmol/L。西侧崎岖列岛海区浓度也较高,表、底层平均值分别达75.27µmol/L和69.63µmol/L。表层
            浓度最低值出现在马鞍列岛海区,为19.95µmol/L。该区分布特征与盐度相比有较大不同,虽然在枸杞和嵊山岛
            海区也存在外海水潜入现象,但伸展强度和方向不明显,这主要与底部存在着硅藻类分解,使活性硅酸盐含量

            升高有关。底层最低值仍出现在中街山列岛海区,该海区近表层秋季受沿岸冲淡水影响增大,硅酸盐含量明显升
            高,但深层水体主要为高盐外海水,因此底层硅酸盐含量低,最低值为12.91µmol/L,平均浓度为16.37µmol/L。






                                             舟山市各海区活性硅酸盐统计值
             表1-5-5-1                                                                           单位:µmol/L



































                                                       垂 直 分 布

                全市各海区表层受大陆冲淡水带来丰富的硅酸盐类,且生物同化作用对硅酸盐影响不明显,深层受高盐

            低硅外海水影响,故全市海区表层活性硅酸盐含量普遍大于底层,秋季的垂直变化幅度要大于春季,春、秋
            季最大垂直变化梯度分别为6.38µmol/L和32.45µmol/L。垂直分布从区域差异来看,西侧各浅海区由于水浅,
            冲淡水影响延伸至底部,垂直变化幅度较小,滩浒岛海区春、秋季垂直变化仅分别为0.69µmol/L和0.76µmol/L;

            东侧深水海区的垂直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中街山列岛海区秋季表、底层变化幅度达32.45µmol/L,为各海区浓
            度差最大。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