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85
图1-12 银鲳 图1-13 灰鲳
线完全,在胸鳍处有一折向腹侧弧形弯曲,无腹鳍痕迹。全身光滑无鳞,呈银白色。为中下层鱼类,5—月
8
产卵。以食小型鱼类、长尾类、头足类、口足类及大型浮游甲壳类为主。
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Houttuyn])。俗名:青鲇。体呈方锥形,头中大,前端尖形。上下颌
等长,各具一例细齿,脂眼睑发达,尾柄结实,尾鳍基部的两侧各有2条小隆起嵴,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呈
波状,背部呈青蓝色,上侧面有深蓝色不规则横纹,腹部灰黄色,背鳍、胸鳍和尾鳍米褐色。为中上层鱼类,
5—6月产卵。主食浮游甲壳类,也捕食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初届性成熟为2龄鱼,体长260~270毫米。
蓝点马鲛(Scombermorus niphonius[Cuvier])。俗名:马鲛。体延长,两侧偏,头呈锥形,头长大于体
高。口大,两颌牙强大,尾柄细而有力,每侧有3个隆起嵴,中央嵴长而高。体被细鳞,侧线完全,呈不规则
波浪状。头及体背部蓝黑色,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形斑点,腹部灰色。为中上层鱼类,4—月产卵。当年
6
幼鱼长可达250~300毫米。
扁舵鲣(Auxis thazard[Lacepede])。俗名:炸弹鱼。体呈方锤形,头呈锥形,吻尖而短,口中等大,上
下颌等长,各具细小尖锐的颌齿一行。尾柄细而有力,两侧各具一隆起嵴,尾鳍呈新月形。体除胸甲部外均裸
露无鳞。背部棕黑色,腹部灰色,在胸侧后方、侧线上方,有不规则黑色斑纹。为中上层鱼类,7—月产卵。
8
银鲳(Pampus argenteus[Euphrasen])。俗名:车扁鱼(图1-12)。体呈椭圆形,侧扁,头小,吻稍突出,
口小。背鳍和臀鳍前部鳍条不延长,尾鳍分叉,下叶长于上叶。体被小圆鳞。背部青灰色,腹部乳白色,皆具
银色光泽。各鳍浅灰色。为中上层鱼类,4—6月在岩礁附近10~20米浅水区产卵。1龄鲳鱼长110~220毫米。
灰鲳(Pampus cinereus[Bloch])。俗名:长林(图1-13)。体呈菱形,侧扁,头小,口小,鳃耙退化成
结节状,背鳍和臀鳍前部鳍条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体被小圆鳞。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皆
具银灰色光泽。各鳍黑色。为中上层鱼类,6月中旬—8月中下旬产卵。1龄鱼体长120~2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