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0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380

板有一个大疣、一个中疣和多个小疣。反口面的大棘短小,尖锐呈针状;口面的大棘较长。壳黄褐、灰绿或
            黑色。每年6—月为产卵期,常成群栖息于潮间带至水深数十米的沙泥底海底。
                        7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A.Agassiz]),壳低半球形,颇坚固,壳径30~40毫米,反口面
            低,口面平坦,围口部边缘微向内凹,壳板很矮,界限不清。赤道部各步带板上有一个大疣,数个中疣排列

            成不规则的横行。棘短而尖锐,密生于壳的表面,壳色暗绿或灰绿。多栖息于潮间带至水深数十米的沙砾底
            或藻类繁茂的岩礁间。
                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A.Agassiz]),壳低半球形,坚厚,壳径50~60毫米。步带和间步带各

            有大疣两纵行,大疣至口面逐渐变小而不显著。大棘强大,末端尖锐,长度等于壳的直径。全体为黑紫色。
                金氏真蛇尾(Ophiura  kinbergi[Ljungman])  盘的直径6~7毫米,腕长30~40毫米,盘圆而扁,背面

            盖有大小不等和光滑的鳞片,靠近间隔部边缘的鳞片较大;背板、幅板和基板大而明显,辐楯大,呈五角形,
            长度大于宽度,内角尖锐,外缘钝圆。背腕板发达,靠近腕部基部特别宽短,外缘微凸出,彼此相连。栖息
            于水温较高、盐度较低的近岸沙底水域。舟山数量较大。








                                             第 五 节   海 洋 脊 椎 动 物





                 海洋脊椎动物是海洋游泳动物的主要种类,包括海洋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海洋爬行动物。一般体型较

             大、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海 洋 鱼 类

                大鲨鱼。舟山海域有大鲨鱼两种。姥鲨(Cetorhinus  maximus[Gunner]),体庞大,仅次于鲸鲨,长
            6~ 10米,甚至可达12~15米。呈纺锤形,头宽扁,口在头下位且大。牙细小而多,盾状,齿头向后,多行

            使用。鼻孔小,平横,近吻侧。眼小,无鳞膜。喷水孔很小,且圆形。背部及上侧面灰褐色或青灰色,腹部
            为白色。每年5—6月间从外海游向舟山渔场近岸水域。鲸鲨(Rhincodon  typus  Smith),为世界上现存鱼类中
            最大的一种,体庞大,头大而宽扁,躯干粗大,口巨大,尾部细。牙细小而多,圆锥形。鼻孔宽大,位于吻

            端两侧。眼小,圆形,无鳞膜。体呈黄褐色或茶褐色,散布许多白色或黄色斑点和横纹。一般体长10米左右。
            大的超过18米,重5吨。

                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Pietschmann])。俗名:灰皮鲨。体细长呈亚圆筒形,头扁平,吻中长,背鳍
            三角形。眼椭圆形。鼻孔宽大。口较小,三角形。喷水孔小,位于眼角下后方。背部及上侧面体色灰褐色,
            腹部白色。体长60~80厘米,大的1米多。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俗名:鲟鳇鱼。体长,呈梭形,背部拱,腹面平直。吻部腹面中央
            有须2对,等长,横形排列。眼小,鳃孔大。尾鳍为歪形尾,上叶特发达。体背和头部青灰色或灰褐色,腹部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