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588

第四章  水利  水务

























                                                  第 一 节   概   况





                舟山以岛建市,水利建设向以捍卤蓄淡为主,根据海岛不同地理条件,采用多类型、多样化、多元化治
            水措施,建设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水利工程。20世纪80年代,已尝试建设翻水站翻水入库、沿山开渠

            引水入库,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大岛建、小岛迁总体发展规划,
            按照“全面服务,转轨变型”要求,全市各地因岛制宜,有计划地建设不同类型蓄供水工程,重点解决城区、

            乡镇、旅游区、渔场集中地及边缘小岛饮用水困难问题。同时,开展海塘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增强抗风潮
            能力;开发海涂资源,扩大陆域面积。1995年以来,实施“舟山发展水为先”方针,开展高标准、大规模的

            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建海塘,修水库,围垦促淤,整治河道;1998—002年,全市兴起修
                                                                                        2
            建标准海塘的热潮。1989—005年,全市筹措和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1.54亿元,为1950—988年的15.7倍,建
                                   2
                                                                                        1
            设完成新的高标准海塘(20年一遇、50年一遇)150条、248.80千米;新建水库15座,扩建水库28座,除险加
             固病险水库89座,并建翻水联网和山塘、池、井等其他小型蓄水工程,建设标准河道68条(段)、119.56千米,
            全市总蓄水容积达1.34亿立方米;围垦滩涂42处,围垦面积2.97万亩,扩大海岛陆域面积19.8平方千米;完成

            舟山大陆引水应急工程和岛际跨海输水工程;建成海水淡化站8处,日产淡水能力8400立方米;广泛开展以农

            业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园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受益面积2.50万亩。至2005年,舟山水利建设工程基
            本形成了从河塘蓄水到水库蓄水、从屋顶接水到翻水联网、从岛际供水到大陆引水、从小块围垦到连片开发,
            把水利建设与改善海岛生态环境相结合的海岛水利特色,大幅提高了御洪潮、抗干旱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安全保障。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