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16
1989—2005年舟山市机电排灌发展情况
表3-4-3-5
注:各抽水机均配有水泵和进出水管;排灌动力设固定机埠680处,大都配有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其余
为流动机埠及船机。
翻水联网 舟山翻水入库工程以岱山县发展最早、最多。早在1956年,岱西乡北畚斗即建成全市第一
座翻水站,通过两级翻水增加水库蓄水量,此后各地相继建立一批翻水站。20世纪80年代,岱山县又率先在
岱山岛通过敷设管道、开凿隧道等工程措施,将高亭、磨心、洛沙湾和黄官泥岙等水库实行联网供水,首创
全市库库串通、相互调剂的范例。1989—1999年,岱山县新建翻水站8座,装机8台、691.84千瓦。1992年4
月—1993年10月,在舟山岛东部敷设全长10.88千米的管道,建取水泵站1座(日翻水能力6万吨,日输水至普
陀水厂2万吨),开凿1000米长隧道一条,将大使岙、沙田岙、南岙和应家湾4座水库联网串通至普陀水厂,
以充分利用展茅水系和大使岙等水库水资源。1995年,岱山县在库库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供水、翻水双
联网,在雨季翻水时把联网内水库和翻水站联成一体,水库间统一调剂互补,提高翻水站和水库复蓄能力。
1998年,岱山岛以小高亭水库为中心串联磨心水库向南联网扩至高亭董家岙水库及岱南平地水库,东接洛沙
湾水库,西连泥峙、东沙、岱西片主要水库。联网工程共敷设管径500毫米水泥预应力输水管道24.5千米,开
凿穿山隧道4条、2.59千米,串联集雨面积6.64平方千米,串联翻水区域面积16.9平方千米,串联水库总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