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上卷
P. 646

灌、薄露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结合灌区改造,增设量水设施。推行节水器具,改善城乡输水管网,推广使
            用一次性冲洗水量为6升的坐便器,对城乡9380家住户进行“一户一表”改造,更新和改造供水管道,提高检

            测手段,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从2002年的32%下降到2005年的25%左右。实施水权交易,改善城乡居民用
            水,对农村集体水库采取长期租赁形式,收购以乡镇为主建造的水库,给予农民一定经济补偿,节省下来的

            水量用以缓解城区供水;对原19家乡镇水厂采取撤并、收购等方式合并为4家,形成以4个大岛为片的供水新
            体制,使3.6万村民饮用水质量得到改善。在渔农村推广屋顶接水近5000户,在高亭镇嘉和园小区实施“优水
            优用、劣水劣用”的双管分质供水工程,加大中水回用,城区绿化和生态用水主要用中水来解决。

                在多数渔船中,就近采用海水制冰,电厂利用海水作冷却水,水产企业以海水作清洗用水、以海水为主要
            原料制造海鲜酱油,以此节省大量宝贵淡水资源。建海水淡化站,缓解海岛缺水。2005年8月,投资2018万元

            在岱山岛浪激渚建成日产2000立方米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再辟缓解缺水新途径。
                调整水价,促进节水。2003年10月,调整水价,将居民生活用水价从2元/立方米提高到2.4元/立方米,工

            业用水从2.3元/立方米提高到2.8元/立方米。次年干旱,临时将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提高到8元/立方米和15
            元/立方米。2005年,再次核定居民生活、工业和服务业水价分别为3元/立方米、3.5元/立方米、4元/立方米。
            通过计划用水、控制总量、超量加价的管理方式,用水总量总体下降。


                                                    城 市 污 水 处 理

                2001年以前,舟山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城市生活污水靠自身净化直接排海,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沿海水域,海域污染日趋严重。2001年1月,市政府实施定海污水处理工程项
             目,工程规划设计规模6万吨/日,分三期实施,主要处理定海城区、舟山经济开发区、城西开发区以及老塘

             山区域城市污水。计划总投资8809万元(包括城市管网、中途泵站)。2002年10月,在盐仓街道联勤村征地
            97亩,开始定海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400万元。2003年8月联机调试成功,10月30日试运行,实
            行24小时三班制运转,日处理能力2万吨,污水处理率31.25%。一期工程处理工艺设备仅达到一级处理,主要

            集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在定海污水处理厂经过过滤、澄清、去污、除泥等工序,再实
            行深海排放。出厂水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至2005年,处理污水1247万吨。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