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56

量和产值分别比1989年增加23.22%和90.54%,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36%和17.49%。1996年海洋捕捞产量突破
            百万吨,达102.36万吨,产值41.69亿元。到1998年全市捕捞渔船数9927艘,吨位和功率分别增至71.96万吨位

            和115.21万千瓦,从事海洋捕捞渔民66987人(包括外来捕捞劳力),海洋捕捞产量129.41万吨,产值47.43亿
            元,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分别比1993年增加120.46%和137.74%,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7.13%和18.91%,是海

            洋捕捞业发展最快时期。此后,国家对海洋捕捞实行严格限制政策,压缩捕捞强度,海洋捕捞产量实施“零
            增长”制度,鼓励渔船和渔民弃捕从事其他行业,海洋捕捞产量停止快速发展势头,缓慢回落。至2005年全

            市海洋捕捞渔船减至7737艘,吨位和功率分别为69.32万吨位和120.05万千瓦,从事海洋捕捞渔民减至58284
            人,海洋捕捞产量减至111.70万吨,产值为60.14亿元,与1989年相比海洋捕捞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134.45%
            和474.40%,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8%和9.7%。


                                                   渔 场 与 渔 业 资 源

                渔场扩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海渔业资源逐渐衰减,捕捞船只和渔具改进,生产渔场由近海向外

            延伸到沙外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渔外渔场等外海渔场,外海渔业产量提高。1989年投入外海捕捞渔
            船692艘,外海产量17.27万吨,占当年捕捞总产量的36.25%。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渔场扩展到大小黑山渔

            场、济州岛渔场、对马渔场、日本海渔场以及中国钓鱼岛渔场等,外海渔业产量迅速增加。1993年投入外海捕
            捞的渔船增至1508艘,外海捕捞产量30.69万吨,占当年捕捞总产量的52.28%,外海捕捞产量第一次超过近海捕
            捞产量。到2002年投入外海捕捞渔船增至4433艘,外海捕捞产量达80.84万吨,占当年海洋捕捞产量的69.96%。

            (图4-26)
                资源衰退    渔业资源总体上呈衰退趋势,鱼体趋小,鱼龄趋低,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渔获生物

            种类的营养层次偏低,种群结构明显恶化。1989年产量排在前5位的渔获品种依次是带鱼(12.33万吨)、马































                                                  图4-26  群众渔业船出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