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57

面鱼(9.22万吨)、虾类(6.67万吨)、蟹类(2.75万吨)、鲐鲹鱼(1.98万吨),合计产量占当年总捕捞产量
               的69.16%;1995年前5位的排序变化为虾类(22.49万吨)、带鱼(19.27万吨)、蟹类(8.18万吨)、鲐鲹鱼

               (2.46万吨)、鲳鱼(2.13万吨),合计产量占当年捕捞产量的57.11%;2000年排序变化为虾类(29.20万吨)、
               带鱼(21.03万吨)、蟹类(6.86万吨)、小黄鱼(5.68万吨)、鱿鱼(4.25万吨),合计产量占当年捕捞产量的

               51.83%;2005年产量在前5位的渔获品种依次为虾类(23.35万吨)、带鱼(15.23万吨)、鱿鱼(13.29万吨)、
               鲐鲹鱼(7.72万吨)、蟹类(8.09万吨),合计产量占当年捕捞产量的60.5%。捕捞产量中虾类、带鱼、鱿鱼占
               前3位,其次是鲐鲹鱼、蟹类、小黄鱼、鲳鱼等。

                   处于衰减趋势的品种主要有大黄鱼(从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1万~2万吨减少到平均500~600吨)、马面
               鱼(从平均2万~3万吨减少到平均200~300吨)、墨鱼(从平均1万~2万吨减少到平均600~700吨);基本保

               持稳定的主要有虾类、带鱼、蟹类、马鲛 鱼、鳓鱼等;呈恢复性增长趋势的主要有小黄鱼(从最低的1989年
               213吨增加到最高的2000年5.68万吨)、鲳鱼(从最低的1989年7505吨增加到最高的2001年2.1万吨)、鲐鲹鱼
               (从最低的1998年1.20万吨增加到最高的2003年7.99万吨)。随外海渔场开发,外海渔获品种产量增加,主要

               有梅童鱼、黄姑鱼、白姑鱼、〓鱇鱼、鲆鲽类、鲷科类、方头鱼、刺鲳等底杂鱼类。





                                           1989—005 年舟山市海洋捕捞分品种产量
                                               2
               表   4-2-2-1                                                                            单位:吨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