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75
133公顷,产量280吨;2001年养殖面积163公
顷,产量563吨;2003年养殖面积72公顷,产
量688吨;2005年养殖面积120.4公顷,产量
367吨,分别比1997年增长43.6倍和182.5倍。
大黄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浅海
网箱养殖两种。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活动空
间大,海流相对较急,其肉质较之池塘养殖
和普通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质量,更接近野生
大黄鱼。舟山深水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品质
优于其他地方(图4-42、图4-43)。
图4-41 在朱家尖建起万亩活蟹暂养基地
大黄鱼养殖受市场价格和成鱼质量影
响,养殖经济效益波动较大,养殖规模也由
此变化。2003年,普陀双屿港水产养殖公司
和岱山钉嘴门海洋开发公司的“双屿牌”大黄鱼和“岱衢族牌”大黄鱼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产品。“双屿牌”大黄鱼成为省级绿色农产品。2005年舟山市半岛水产养殖公司“半岛园
牌”大黄鱼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养殖产品。
对虾养殖 对虾养殖一般采用塘养方式,是海水围塘养殖最主要品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
中国对虾取得生产性试验成功。1989年对虾养殖面积2329公顷,产量2957吨,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占
全市海水养殖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3.1%和36.0%以及全省的40%和60%。因粗放式养殖全部采用张网渔获物作
为对虾饵料,及盲目增加放苗数量和投放饵料,虾塘底质和水环境局部恶化,细菌性虾病逐年蔓延。经10余
年的积聚,1993年暴发大面积病毒性虾病,是年,2658公顷虾塘产对虾1618吨,减产50%以上,亏损面超
过半数。90年代后期提出以贝为主的虾塘综合立体养殖模式,虾塘养殖得以维持和提高。2000年引进南美白
对虾试养,2001年全市养殖面积794公顷,产量650吨;2002年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277公顷,产量1862
吨。是年有6个精养高产试验点,养殖面积13公顷,产南美白对虾78吨、每公顷单产5.85吨,总净利79万元。
2003年舟山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375公顷,产量3298吨。2005年全市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109公顷、
4741吨,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分别为653公顷、2330吨。
定海绿源水产养殖公司“普陀山牌”南美白对虾、舟山富田海洋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富田牌”南美
白对虾、定海区旭旺养殖场“汪野牌”南美白对虾、普陀区六横镇水产协会“海上人家牌”南美白对虾,于
2003—005年分别由省、部(国家)质量安全颁证机构认证为省级和国家级无公害产品。
2
养殖对虾品种主要有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及少量蓝对虾、短沟对虾、草虾等。
贻贝养殖 贻贝养殖方式采用浅海延绳式养殖,简易实用,抗风浪能力相对较弱,适宜养殖于风浪较
小的海湾。养殖主要品种是紫贻贝和厚壳贻贝。养殖用苗大部分购自北方辽宁的自然苗种,一部分来自嵊泗
海域的自然附苗(图4-44) 。2000年始,贻贝加工有半壳单冻、全壳单冻、卤淡菜、干品、休闲食品等多种
加工产品,加工的鲜品约占贻贝总产的50%以上。
舟山贻贝养殖区域以嵊泗为主。嵊泗养殖贻贝2003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为省级无公害养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