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498
魏 榘
魏榘(?—?),字方直(一作方真),宋咸淳年间(1265-1274)昌国岱山人。自幼聪颖好学,20岁中秀
才。之后,开始在江浙一带游历求学。在游历中,目睹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大多建有书院,创办者或私人或官
府,一般选山林幽静之地为院址,士子聚于斯,或谈经论道,或吟诗作对,间或议论时政,直接影响学术思
想之发展。方直返乡后,联络本地士绅,“联辞请于县”,提出:岱山位于大海之中,属昌国县,人才秀出,
但少士子肄业场所。岱山时有人口三千家,按庠序规定,可设书院一所。经呈昌国县令(赵兴洡转报庆元府)
批准,“给以旧酒坊基”,发帑建造书院。
书院建自咸淳七年(1271)春,历时5年建成。其间,方直等负责工程监督兼款项募集。书院落成,礼聘
新任昌国县令赵兴洡和岱山名流黄震东等为书院作记。黄震东撰《岱山书院记》载:岱山书院布局完整,气
魄宏伟,可与当时全国著名之石鼓、白鹿、岳麓、应天四大书院相媲美。
岱山书院在办学过程中,力求正统,教化民风,排除邪教。魏方直等在书院积极倡导儒家文化,奉大理
学家朱熹学说为正宗。儿百年来,岱山书院一直是岱山文教中心。魏方直被尊为岱山教育史上第一人。
余 天 锡
余天锡(1180-1241),字纯父,一作淳父,号畏斋,南宋昌国人。仕至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封
奉化郡公,后以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赠太师,追封鲁国公,谥忠惠。(前志有传,略)
应 㒡 应 傃
应㒡(?—1275),字之道,自号葺芷,定海城关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前志有传,略)
应傃( ?—?),应㒡叔父,字自得,号兰坡。4岁诵《论语》《孟子》, 6岁能作词,乡人称奇。绍熙四年
(193)中进士,任乌程县尉。一日,审理沈氏兄弟争财产案,恰逢沈家有子中举,傃在状纸上批道:“嘉木灌
1
丛生意好,可怜不种紫荆花。”兄弟见批文,自觉惭愧,遂主动息讼。官至湖南安抚使,辞归,昌国县令葛洪
礼聘为师,设馆于城西筠坡,洪亲率县学子弟前往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