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01
· 196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十九 · 197 ·
于中吕而终,谓之阳纪。自蕤宾相生,至于应钟而终,谓之阴纪。盖中吕为阴 知是非。或谓今燕部有《献仙音曲》,乃其遗声。然《霓裳》本谓之道调法曲,
阳之中,子午为阴阳之分也。 今《献仙音》乃小石调耳。未知孰是。并《笔谈》。
二 二
《汉志》言数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 欧阳公《归田录》论王建《霓裳词》“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始动于子,参之于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历十二辰, 以不晓听风听水为恨。余尝观唐人《西域记》云:“龟兹国王与臣庶知乐者,
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殊不知 于大山间听风水之声,均节成音。后番入中国,如伊州、凉州、甘州,皆自龟
此乃求律吕长短体算立成法耳,别有何义?为史者但见其数浩博,莫测所用, 兹至也。”此说近之,但不及《霓裳》耳。郑隅《津阳门诗》注:“叶法善引明
乃曰:“此阴阳合德,化生万物者也。”尝有人于土中得一朽弊捣帛杵,不识, 皇入月宫,闻乐归,以笛写其半。会西凉府杨敬远进《婆罗门曲》,声调吻同。
持归以示邻里,大小聚观,莫不怪愕,不知何物。后有一书生过,见之,曰:“此 按之便韵,乃合二者制《霓裳羽衣》。”则知《霓裳》亦来自西域云。出《西清诗话》。
灵物也。吾闻防风氏身长三丈,骨节专车,此防风氏胫骨也。”乡人皆喜,筑
庙祭之,谓之胫庙。班固此论,亦近乎胫庙也。 抛球曲
凯歌 海州士人李慎言,尝梦至一处水殿中,观宫女戏球,山阳蔡绳为之传,叙
其事甚详。有《抛球曲》十余阕,词皆清丽,今独记两阕:“待燕黄昏晚未休,
边兵每得胜回,则连队抗声凯歌,乃古之遗音也。凯歌词甚多,皆市井鄙 玉阶夜色月如流。朝来自觉承恩醉,笑倩傍人认绣球。”“堪恨隋家几帝王,舞
俚之语。予在鄜延时,制数十曲,令士卒歌之,今粗记得数篇。其一:“先取 裀揉尽绣鸳鸯。如今重到抛球处,不是金炉旧日香。”
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其二:“天
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莫堰横山倒流水,从交西去作恩波。”其三: 歌曲
“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其
四:“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玉问曰:“客有歌
其五:“灵武西凉不用围,蕃家总待纳王师。城中半是关西种,犹有当时轧吃儿。” 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次为阳阿薤露,又为阳春白雪,引商刻羽,杂以
流征。”遂谓郢人善歌,殊不考其义。其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者非郢人
霓裳羽衣曲 也;其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阳阿薤露,和者数百人;阳春白
雪,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而已。以楚之故
《霓裳羽衣曲》,刘禹锡诗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都,人物猥盛,而和者止于数人,则为不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况,阳春白雪,
又王建诗云:“听风听水作《霓裳》。”白乐天诗注云:“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 皆郢人所不能也。以其所不能者,明其俗,岂非大误也?《襄阳耆旧传》虽云
杨敬述造。”郑愚《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 “楚有善歌者,歌阳菱白露、朝日莫丽,和之者不过数人”,复无阳春白雪之名。
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 又今郢州,本谓之北郢,亦非古之楚都。或曰楚都在今宜城界中,有故墟尚在,
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曲》。”诸说各不同, 亦不然也。此鄢也,非郢也。据《左传》,楚成王使斗宜申为商公,沿汉溯江,
今蒲中逍遥楼楣上,有唐人横书,类梵字,相传是《霓裳》谱,字训不通,莫 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沿汉至于夏口,然后溯江,则郢当在江上,不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