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197
· 192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十九 · 193 ·
三 之汉震第二鼓也。明帝、宋开府皆善此鼓,其曲多独奏,如鼓笛曲是也。今时
君实与予莫逆之交也,惟议乐为不合。君实以胡瑗一黍之广为尺,而后制 杖鼓,常时只是打拍,鲜有专门独奏之妙。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得
律。予用房庶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为律,而后生尺。律之法曰凡律围九 《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是杖鼓曲也。并《笔谈》。
分,以尺而生律者,律围十分三厘八毫矣。以其不合,又变而为方分,其差谬
处,不可一二数也。以律生尺者九十分,黄钟之长加十分,以为尺。凡律皆径 琴
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积实八百一十分,自九十分损益之,而十二律长短
相形矣。自八百一十分三分损益之,而十二律积实相通之。往在馆阁时,决于 秀州祥符院僧智和,蓄一古琴,琴徽碧石钿文轸,制作精巧,音韵清越,
同舍,同舍莫能决,遂变棋以决之,君实不胜,乃定。其后二十年,君实西京 中刻李阳冰篆三十九字,其略云:“南溟夷岛,产木名伽堵蓿文如银屑,其坚
为留台,予往候之,不持他书,惟持所撰《乐论》八篇示之。争论者数夕,莫 如石,遂用作此。”临岳沈括《笔谈》、朱长文《琴谱》,皆著此琴,即唐相汧
能决,又投壶以决之,予不胜。君实欢曰:“大乐还魂矣。”凡半月,卒不得要 公李勉所制“响泉”也,响泉之名,见勉本传。元祐末,智和死,州状其事,
领而归。岂所见然邪?将戏谑邪?抑遂其所执,不欲改之邪?俱不可得而知也, 匣送尚书礼部,礼部符太常收管,好事者时时取鼓之,非他琴之比也。
是必戏谑矣。并《东斋记事》。 二
钱塘沈振蓄一琴,名冰清,腹有晋陵子铭云:“卓哉斯器,乐惟至公。音
鼓 清韵高,月苦风劲。璅余神爽,泛绝机静。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
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知政?”书“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斫”,
《周礼》:“雷鼓鼓神祀,灵鼓鼓社祭,路鼓鼓鬼享。”康成云:“雷鼓,八 凤沼内书“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声极清实,山荏陈圣与名知
面鼓也。灵鼓,六面鼓也。路鼓,四面鼓也。”鼓之数不见于经,然神有尊卑, 琴,少在钱塘,从振借弹,酷爱之。后三十年,圣与官太常,会振侄述访冰清,
则其数有多寡隆杀,理或然也,必汉时尚然,所以康成云也。几面鼓,犹言几 索百千,不售。未几述卒,其妻得二十千鬻于僧清道,转洛中太一道士杨道英,
两车、几区宅、几廛田也。而唐开元中,蜀人有绘图以献者,一鼓而为八面六 久之,圣与以五十千求得,极秘之。或以为晋陵子,杜牧之道号,篆法类李义
面四面,既不可考击,乃于县内别置散鼓。国朝仍之,郊社宗庙,设而不作。 山笔,亦莫可辨,又不知士雄何人也。并《渑水燕谈》。
景祐中,冯章靖公言:“雷鼓灵鼓路鼓,并当考击,而散鼓请准乾德四年诏, 三
废不用。”然不言鼓之制非是,甚可怪也。 《东斋记事》。 《卢氏杂说》:“韩皋谓嵇康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毌丘俭辈皆自
二 广陵败散,言魏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以予考之,散自是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 曲名,如操、弄、掺、淡、序、引之类,故潘岳《笙赋》:“辍张女之哀弹,流
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声。 广陵之名散。”又应璩与刘孔才书云:“听广陵之清散。”知散为曲名,明矣。
泾原承受公事王元孙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 或者康借此名,以谏讽时事,散取曲名,广陵乃其所命,附为义耳。
羯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余迹。唐明帝与 四
李龟年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柜。”用力如此,其为艺可知也。 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
三 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又尝见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
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唐 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吴僧智和有一琴,瑟瑟徽碧,纹石为轸,制度音韵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