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天台行旅》
P. 122

陈国元业余写了许多桐柏宫重建的规划与方案。他回忆桐柏新宫的重建
               故事,宛然如昨。听说桐柏水库增容,准备将田山、印山、青龙山、白虎山
               和大月山挖掉增加库容的消息,他很担忧,赶忙找到张高澄。“咱们先把桐
               柏新宫的位置定下来,一切都好说了。”张高澄问:“定在那里?”陈国元说,
               “大月山。这样,青龙白虎依旧拥抱,剑山、印岩虽沉入水底,但两山还在,
               还是依旧环抱桐柏宫位置。”陪张高澄考察了桐柏山后,两个人回到鸣鹤观。
               经努力,县政协与县政府为此召开了扩大会议,“一致通过,桐柏水库尽量
               保持生态现状不予大动”,并专门下发红头文件。
                   “大月山的位置实在太小,容纳不了桐柏新宫。水面一升就淹没了。有
               位 92 岁的老道长建议将桐柏新宫的位置挪到十门旁的一个小山坳里。但我觉

               得不妥当,当夜大家住在鸣鹤观。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这位老道长额头起
               了一个包,半夜间睡着时从床上摔下来的,老道说,梦见紫阳真人推了他一
               下,面色有点不高兴。他躺在地上,看见紫阳真人到了门口,还回眼瞪了一下。
               周围村庄的老人说:‘那个地方土质不厚,岩基太硬,不宜建造。’道长问我:                                                             ▲ 洞天瑞雪    范旭初  摄
               “据你对这地方这么熟悉,应放在哪地方?”我说:“大月山后靠东边有一
               座金字型山,略比大月山大,西渠刚从中间绕过,呈阴阳太极之状,整座山                                                             片平畴农舍,佳木葱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源又到,别有洞天。
               向后层层推进,气势雄壮。只要放在山外桐柏宫原地方旁边,对南宗不影响,                                                                洞天宫始创于唐咸通五年,高道叶藏质结庵在此,号为石门山居。至唐
               就对整个桐柏有利。’”陈国元说。                                                                              懿宗时改名为玉霄观,到五代后周广顺元年,朱霄外建三清殿,徐灵府、陈
                   在张高澄等人的牵头下,新桐柏宫大殿已峻工,玉皇阁也已上梁,三清                                                           寡言等高道也来此修真,建经楼一座,奉唐咸通十二年所书的道藏;又建钟
               阁也已奠基,逐然走向完整。这千年历史文化古地,将重放光辉。过去之事                                                             楼一座,奉“禹钟”一口,此钟高二尺,形状有点像古代的“铎”,上有隐文。
               也成为茶后余谈了。桐柏新宫依山而建,崇楼杰阁,在鸣鹤观隔水相望。反                                                             宋祥符元年,才改名为洞天宫,一直沿用至今。唐宋之间香火最盛,朝觐者
               射着灿烂的阳光,一片辉煌。                                                                                 如潮。除规模宏大的洞天宫外,还有华琳山居、金庭法宫、白云观等及周围
                                                                                                             十余处茅篷庵舍。唐朝时,洞天宫规模最大,自大殿到山门直径有三百余米;
                   老桐柏宫被淹没水底之后,桐柏山诸多的宫观,已经厘为农家,比如洞                                                           司马承祯奉诏封山四十余里方圆,禁止樵猎,洞天宫也在其中。那时要朝觐
               天宫村、贤师岗村名,都带有浓郁的道家的色彩。从桐柏新宫沿水库岸返回,                                                            洞天宫得先上桐柏岭,至桐柏宫稍事歇息,然后再行六七里陡峭山道,过石
               沿天北公路上行,可到洞天宫的遗址。我在洞天村王修顶和王修标先生的陪                                                             门关,至岭头著衣亭,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沐浴更衣,此种仪规非外地宫观
               同下,从龙王堂南边的镇龙山顶往下行走,南眺望丛林之间,有双乳峰突起,                                                            所有。陆游曾在玉霄宫主事过,后来在四川作诗回忆道,“竹舆冲雨到天台,
               这就是道书所说的玉霄、天柱峰了。玉霄峰上有巨石组成天然龙椅。自峰顶                                                             绿荫树中小阁开,榜作玉霄君会否,要知散吏案行来”,记述的就是当年洞

               飘而下,若从天际飞临。“洞天宫就在玉霄峰上,上有女梭福地”,后有屏                                                             天宫的情形。
               山(龙王堂山)巍峨,右翼有文笔峰,左有玉霄天柱峰,前有狮象山 ,南有                                                                洞天宫在唐朝时建玉霄峰上,后遭火焚,至宋时移址到水口岭头里半华
               水口,下达石门龙潭。洞天宫外,地势陡降,悬崖绝壁中,前面案山屏立,                                                             里处。直至现在,这里有许多断碣残碑发现,不少破砖断石,砌在附近的田坎上。
               俗称石门关天,惟有鸟道可通。在这群峰掩映之间,危崖绝顶之上,却有一                                                                 清越的山溪缓缓地绕过洞天宫,蜿蜒流淌,到石门水口,便飞舞而下,


           122  天台行旅                                                                                                                                         赤城桐柏桃源,餐霞访道遇仙           123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