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天台山道教史》
P. 19

第一章           先秦至六朝道教





                                             第一节         先秦神仙传说




                        天台山有仙山之称。六朝陶弘景《真诰》卷 15 称:“其山八重,


                  周回八百余里,四面视之如一。有不死之乡,在桐柏之中,方圆四十

                  里,上有黄云覆之。”天台山神仙的传说很早。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称:“(轩辕)黄帝尝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后来。轩辕黄帝又学会


                  炼丹,《真诰》卷 14 称:“轩辕自采首山之铜以铸鼎,虎豹百禽为之视

                  火参炉。鼎成而轩辕疾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

                  剑,赤舄(履)在身,一旦又失所在也。”这里说的乔山,究竟在何处,

                  已不可考。《列仙传》将其与“子晋(王乔)驭鹄”一事联系起来,足

                  见与天台山有关。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 3 及《天台山方外志·神仙考》记载:

                  王乔(前 571-前 545),春秋时人。又名王晋,字子晋,又字子乔。周

                  灵王太子。幼好道术,善吹笙作风鸣音,百凤皆汇集于庭。曾游伊、

                  洛,遇道人浮丘公接引至嵩山,修炼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传说 30


                  余年后,家人见王子乔在缑氏山,乘白鹤升天而去。道教中封其为右

                  弼真人,统领天台桐柏山,后受封为元弼真君。

                        从此,后人为了崇祀山神,便在桐柏山为王乔立坛。唐景龙二年

                  (708),在桐柏山建王乔仙坛,后改称妙乐院。据《天台山方外志》


                  卷 4《山寺考》记载:“妙乐院,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十二都,即王乔仙

                  坛。前有白泉,名醴泉。泉南有上真亭。去亭东二十步,有八角井。

                  坛东有太子庵,西有朝斗坛。南去百步,有吹箫台。北去三十步,有


                  瀛峰室。唐僧灵一有《题王乔观傅道士所居》……旧有铜钟,自桐柏


                                                           1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