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4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14
台州市路桥区志
端午、清明、立夏等节日食用。近年来,在饮食摊、饭店里常年供应。也有用米粉作摊作包皮的,
却名实不符地称作“麦饼筒”,由于需要自己做,麻烦,也容易变硬,故很少有人做了。
乌饭麻糍
乌 饭 麻 糍 春夏之交,农历四月八日,采乌桐叶(俗称乌饭脑)捣汁拌糯米蒸熟捣制成薄盘
饼,外粘松花,儿童用小钱买时切上一小块,亦有预先切成小片成卷,中裹豆沙,色香味俱佳。
麻糍卷
麻 糍 卷 用方形小麻糍饼,中裹豆沙,卷成卷状,外抹松花粉。小麻糍饼做法与麻糍相同,但
用水量比麻糍多,因此十分松软。
炊饭 用糯米浸24小时后放蒸笼上蒸熟。为早餐摊店与豆浆、豆生一起出售的食品。
炊饭
绿
绿豆面碎 用番薯淀粉制成的圆形面条,煮熟带汤拌以榨菜、紫菜、肉丝、炊皮、蛏、葱、猪油
面
碎
豆
渣等,调以酱油、醋、味精,为摊贩常卖食品,也是吃炊饭经常伴用的副食。
米 面 把米粉蒸半熟轧制成细圆丝,挂竹竿晒干叠放出售。食用时,预先烧好佐料,倒上水,
米面
放入面干烧开即成。一般人家用来招待普遍客人用,有时也自食。
姜汤面
姜 汤 面 用姜汤当水烧煮米面,佐以黄花菜、香菇、虾干、蛋等配料作盖头,有辣味,富有健身
效果。姜汤面原供产妇活血排污用,近年来,产妇吃姜汤面的数量减少了,而街头小吃却普遍
起来。
麦 面 先用麦粉制成面条,然后烧好佐料,用水把面条烧开即可。家用大体用干面条,店家
麦面
用新制的面条。
麦虾
麦 虾 又称夹麦虾,将麦粉加水搅拌成面糊团,然后以筷削团成条入锅,条条面疙瘩跳入沸
水,像虾一样在水中浮动,以此处名。出锅后加香菇、香肠、早瓜、牛肉等佐料,汁香味浓。
漾糕
漾糕 为夏令食品,用米粉浆发酵加糖炊制成,形如大盘,上面撒有红绿米面丝,松软可口。
山粉糊 用山粉(番薯淀粉)加红枣、川豆瓣、蜜金橘碎、冬瓜糖、红糖制成糊,为夏天甜食。
山粉糊
洋菜糕
洋 菜 糕 采海中洋菜(石花菜)放入水中烧制成,舀入面盆,待冷却后凝冻成不流动的透明糕
状,吃时舀入碗中(出售时舀入杯中),加薄荷白糖水,清甜解渴。
青 草 糊 干青草加水煎煮,取汁调上少量山粉,冷凝成冻状后,加桂花糖水,为解暑清香
青草糊
饮料。
肚 脐 饼 麦粉烤制软饼,中心留孔,可贯绳子,携带方便。据说是戚继光发明行军时作干粮
肚脐饼
用,又称戚继光饼。
烧 饼 用麦粉发制,以葱肉或豆沙为馅,贴在烤炉内壁烘烤而成。也有以葱盐为馅的大饼,
烧饼
制法同烧饼,香喷喷的。需要一定技术,产量不高,现在已不多见了。
重
阳
糕
重阳糕 又称糯米糖糕。为重阳前后的节日糕点。用粳糯米粉中间烧糖汁炊制而成,上撒
栗肉、红绿米面丝,质软味甜。
冬至圆
冬 至 圆 冬至圆俗称硬擂圆,先把黄豆炒熟,磨成粉,放入红糖,拌匀,称豆黄粉,放在盘子里
备用;再把糯米粉做成圆条,切成小块,放汤里煮熟,捞出,放到豆黄粉上面,擂满豆黄粉,即成。
冬至节,全家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硬擂圆,一边吃八碗菜肴。
馒头
馒头 分馒头和包子。馒头一般用来喜庆时分给众人的,包子店家卖作早餐。
方 糕 糯米粉加水加糖搓匀蒸熟而成,分糖糕、霉糕。糖糕加红糖,水分较多,吃起来柔甜;
方糕
霉糕加白糖,水分较少,刚蒸出来又霉又酥,可放太阳下晒干贮放,日后慢慢食用。方糕大多用作
喜庆分给众人的。
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