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1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711
第三十二编 民 俗 ■
从前妇女大多有束胸习惯。80年代后,开始普遍戴胸罩。21世纪后,一些青中年妇女有意微
露胸部,以展现女性魅力。
裤子 20世纪初期,男女都穿叠腰便裤(合襟裤),裤腰头另出,便于扎系;裤腰带一般为蓝白
子
裤
相间的线织品。短裤称“裤头”。50年代,男女盛行西装裤。60年代后,西装短裤一度流行。70年
代后期,牛仔裤一度流行。80年代,风行宽裤管的涤卡喇叭裤;90年代初期女子流行穿各色贴身、
高弹力、透风健美裤;中期喜萝卜裤,剪裁上腰线很高,上松下紧。21世纪后,男女喜穿休闲裤,有
些女子穿矮腰低裆裤。
小
穿
着
孩
小孩穿着 旧时婴儿穿大襟衣,无纽扣,以布带系扎,方便脱换,腹部系小肚兜(俗称“肚
褡”),保暖用,屁股打包;现在的婴儿穿小衣裳,屁股包“尿不湿”。旧时孩童均穿对襟衣,开裆裤,
方便尿尿;现在的小孩两三周岁开始就不穿开裆裤,与大孩子穿的一样。
帽 帽 旧时,男子戴帽碗(瓜皮帽)、呢礼帽(学士帽)、草帽、鸭舌帽、绒帽、缸灶帽等;中老年妇
女戴黑绒帽、大披帽,有些妇女以黑色包头纱代帽;婴儿戴帽圈与和尚帽、观音兜、罗汉帽、狗头
帽,帽上缀有银、铜制作的“八仙过海”或“福”字图案,两边列“长命富贵”或“金玉满堂”等字,“猫”
“兔”形的小孩帽至今不衰。20世纪50年代,中青年男子喜戴工人帽、八角帽(即干部帽)和绿、蓝
解放帽。老年男子戴绒制黑色老倌帽。80年代后期,冬天有鸭舌帽、绒帽、皮帽,夏天有草帽、遮
阳帽、运动帽。21世纪后,天气变暖,冬天戴帽人数不多。
袜 20世纪50年代的人只有冬天穿纱袜,60年代开始有尼龙袜,70年代尼龙袜开始普及,90
袜
年代后期开始流行长筒丝袜。21世纪女性开始有袜裤、网袜等性感的袜。
鞋 20世纪初均穿布鞋,节俭的不舍得穿鞋,平时赤脚;布鞋用布料制成,鞋底用碎布粘上浆
鞋
糊贴成片状布,按鞋样剪好,用针缝制,俗称纳鞋底。冬天鞋帮用棉做夹里,鞋底较厚,称暖鞋。
夏天时为凉快,有人穿蒲鞋。走远路时,大多劳动者穿稻秆搓的草鞋,舍得花钱的穿络麻制作的
草鞋。雨天布鞋不能在湿地上走,男子和小孩或穿木拖,或赤脚,也有人用砖头垫鞋底,用绳拉紧
走;女人特别是缠脚老年妇女则用箬包鞋走短路。50年代,开始有胶鞋(又称套鞋),分高筒和矮
筒,大多数人挑选比较便宜的矮筒,有些人在布鞋底钉上废车轮胎皮当雨鞋。50年代后期及60年
代,军用式绿布鞋面的胶鞋(称“解放鞋”)风行。70年代开始塑料鞋风行,特别是女性塑料鞋,一
度成为时髦风尚。70年代后期,人造革鞋开始流行,80年代皮鞋成为主体鞋种,年轻人穿旅游鞋、
少林鞋。90年代之后,除穿着皮鞋外,年轻人又喜欢穿休闲鞋。21世纪后,人们普遍穿上高档鞋。
雨
具
雨具 旧时农民雨天出门劳作都穿蓑衣、戴箬帽;城镇居民使用油纸伞,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有布伞和雨衣。60年代流行塑料雨衣。80年代流行自动伞、折叠伞,骑自行车、摩托车用雨披。
发型
发型 清代以前,男女留发。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兵占领黄岩,男子遵照“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
发蓄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12年2月,浙江都督府遵照中央临时政府通令:“民间一律剪辫,
限阴历年末为止。”12月,台州派兵到各县剪辫。民国初剃光头,继为平头、圆头,年轻人有剪西发
头的。
解放以后,发型与民国时差不多,但光头逐渐减少,西发头增多,男子一个月左右理发一次,
还须剃胡须。20世纪80年代起,部分男青年留长发、少数人蓄胡须,理发间隔时间20~30天。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