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39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71·


               街、出过状元的普净寺、三国东晋古墓群、履坦渡古码头、婺州窑址、履三省级古树群等。
                   全镇古建筑数百幢,多为明清古建,少数为宋元老屋。如已迁到县博物馆的“履坦花厅”,现
               存清初的四合院“佑启良模楼”、徐氏宗祠、铁树厅、禹王殿、郭桥、徐氏官舍厅、谦和厅等。范
               村的古建筑群已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履坦老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修建的贞女牌坊、应宿牌

               坊以及八角石的传说、五虎山的故事、棋盘的来历和岩山、白塔山、后骨山的神话……都值得保护
               和研讨。
                   民间风情——迎龙灯、禹王出殿  俗传每年元宵节和农历二月初二有“迎龙灯”的传统。武义有
               不少地方“迎龙灯”,其龙灯构成大体相似,迎的方法也相差无几。但履坦“龙头”别具一格,“龙

               头”全由120盏小花灯组成,扎成后体形高大,十分壮观。一到晚上出灯,120盏小花灯全部点燃时,
               殷红透亮,特别是在广场盘旋,“龙头”煞是好看,赢得围观者的阵阵喝彩。
                   为纪念禹王治水的功德,履坦禹王殿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都要举行隆重的禹王出殿活动,沿街途经
               人家烧香敬神,祈祷风调雨顺、康宁祥和。



                                                   第六节    桐琴镇


                   地域

                   桐琴镇位于武义县东部,东毗永康市,南接缙云县,西靠泉溪镇,北连白洋街道。2005年总面积
               46.9平方千米,辖44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6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1848人,外来人口约28000人,总
               人口49848人。镇政府驻地桐琴,海拔73米,距县城12.26千米。交通便捷,省道永武公路穿镇而过,金
               温铁路在辖区姚产村出境入永康市。2003年建起金丽温高速公路,武永二线武义段于2005年10月正式通

               车。另有东皋至缙云、桐琴至永祥、倪桥至上马坞、东皋至白革等公路,2005年年底村村通公路。
                   几千年来,桐琴的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世代繁衍。清雍正年间属大南区东皋(里),赵宅属
               十九都。民国23年(1934)后属回川镇、南峰乡、白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2月永康县
               的桐琴镇(有和平、桐联、桐三、上宅、孙宅、姚产6个村)划归武义县管辖,与赵宅村合并称和平

               镇。1956年11月和平镇改为团结乡。1958年9月称国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10月调整为桐
               琴人民公社,芦北人民公社。1986年分属桐琴建制镇管辖16个村,芦北乡管辖28个村;1992年区划调
               整“撤区、扩镇、并乡”,前芦北乡并入仍称桐琴镇。
                   全镇2万多常住居民,多达60多种姓氏。单一姓氏的建制村有24个,自然村36个。主要大姓有金、

               朱、徐、周、王、赵、程。金姓祖先于元至正二年(1342)始祖荣七公由金华迁居桐琴。经过世代繁
               衍,成为大族。东皋徐姓始于唐昭宗年间(889~904),任仓部侍郎的徐鎡辞官归来,兴修清溪涵瀛
               (仓部堰),至2005年有40多代。赵氏五世孙赵公望随宋高宗南渡,宋绍兴元年(1131),迁居桐琴
               已有32代。

                   桐琴镇地处武义盆地北东部,域内多丘陵,南东部地势高峻,中部峡谷蜿蜒,遂向北部低斜,平
               坡延展。河流主要有武义江,上接永康,自东向西流经境北,纵贯全镇东西,入泉溪镇,灌溉两岸桑
               地良田。其次有乌石头溪,发源于境内的善教村,于赵宅村汇入武义江;芦北溪发源于上夫岭下村,
               在倪桥村汇入武义江;还有清溪源于泉溪镇的大王岭村,流经东皋、金丝村、湖干畈汇入武义江。

                   至2005年,全镇有乌牛山、陈思湾、牛拉泉、下秧泉等大小水库75座,蓄水量367万立方米。其中
               10万立方米以上的8座,蓄水210万立方米,并有清溪口水库自流灌溉。2005年有耕地1089.40公顷,其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