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36
·68· 第一编 建置
年105岁。
特产宣莲 始种于清嘉庆年间,是中国三大名莲之一。柳城镇是宣莲的主要产区,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初期,莲子种植面积减少,1987年全镇仅种4.7公顷。自1992年,镇里成立“宣莲研究开发中
心”。2000年在全塘口村建立了10公顷的宣莲良种示范基地。2002年,投资10多万元,建立了省内最
大的莲子育种示范基地。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太空莲3号”和“十里荷1号”在全镇推广种
植。2005年,全镇宣莲种植面积达200公顷。
著名景观 分别有2002年建设开发的小黄山畲族风情村和2005年开发的“十里荷花景区”。小黄
山畲族风情村距镇区3千米,交通便捷,总面积5平方千米。景区内的奇松、怪石、云海、飞瀑被称为
“四绝”,天池、悬棺、小三峡等景点更使景区锦上添花。山间一座古村落,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
郁,达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是人们休闲度假之胜地。“十里荷花”景区将独具特色的畲
族、莲乡文化和富有魅力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从大源保丰畈、乌溪畈到祝村畈、前湾畈、冰坛畈,
绵延十余里,种植宣莲200多公顷,形成非常壮观的十里荷花景观。依照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院编制的
《武义南部旅游区总体规划》,以柳城为中心,逐步形成“十里荷花、百里森林、千年古刹、万亩茶
园”的特色景区。
第五节 履坦镇
地域
履坦位于武义县北部,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东邻白洋街道原邵宅乡,南接县城,西南与壶
山街道接壤,北与金华金东区交界。三面环山,丘陵绵延,中间为一小型盆地,武义江从镇南缓缓
流进,白鹭溪自镇中腹地蜿蜒汇入武义江。2005年,境内区域面积50.6平方千米,31个村,52个自然
村。常住5034户人口13897人(其中农业人口13651人),镇政府驻地履二村,距县城4.5千米。金温铁
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十白线公路、金松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全面实施康庄工
程,完成水泥路面硬化34.75千米,建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履坦镇在清朝即有同名建制,民国17年(1928)为履坦里。民国19年(1930)5月恢复履坦镇。
民国35年(1946)10月,改为武北乡。1949年5月武义解放,次月设履坦区,区下辖旧制乡镇,履坦改
为乡。1952年,履坦区的履坦乡改为区属镇。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履坦镇为全县3个镇之一。
1956年11月,改为乡。1958年4月,履坦乡并入幸福乡。1958年9月,全县乡镇改为8个人民公社。履坦
由原东风人民公社改为壶山公社下设的管理区。1960年1月,武义片公社和管理区调整,履坦管理区
调整成为壶山大公社下设的管理区。1961年10月,武义复县,履坦管理区改为履坦人民公社。1963年8
月,白阳区撤销,履坦成为县8个直属公社之一。1972年5月,履坦公社成为城关区7个公社之一。1983
年政社分设,以社建乡,履坦公社改为履坦乡。1987年7月,重新建置履坦镇,成为全县6个镇之一。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寺前乡并入履坦镇。2001年9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履坦镇成
为全县8镇、7乡、3街道之中的8镇之一。
经济
履坦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工、商、贸协调发展的城郊型集镇。传统农业以水稻、蔬菜、水
果、养殖业为主,是武义县主要的产粮区之一。全镇50%的土地为平原,少数为低丘陵,2005年耕地
面积1047.87公顷。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以镇境范围较大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