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141
第三章 街道与镇乡 ·73·
随着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桐琴镇的工业经济不断提升。工业产值从2001年的85850万元增至2005
年的27.73亿元,年均增速35%;财政收入4年内增长4倍,2005年实现财政收入7324万元。企业完成固
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6.67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达1.6亿多元,完成道路、供排水、供电、通
讯、有线电视、绿化、亮化等工程,正成为一个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产业集聚、特色明显、功能齐
全、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功能区,是武义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一块示范性基地。
农业 桐琴镇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 1986年与2005年相比,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2365.67公顷减至
1184.33公顷,总产量由13835吨减少至7085吨。虽然种植面积减少,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在1986年
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64.8%,养殖业占20.3%。后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到2005年在农业总产值
中种植业占46.7%,养殖业占33.3%,其各自内涵亦发生变化。经济作物面积由1986年的680.6公顷,
到2005年增至2415.2公顷,建有蜜梨基地、花卉基地等。粮食作物虽然减少,而其他经济作物在农业
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畜牧业是全镇养殖业的重点,原以每家每户养猪、养鸡、养鸭为主,
后逐渐由家庭分散粗放型向专业化集约型饲养转变,1986年生猪饲养11948头,鸡、鹅、鸭23084羽。
2000年饲养生猪22679头,家禽100584羽,其中专业户有14户。东湖村民傅红火,带头改放养为圈养。
实行养鸭——产蛋——加工皮蛋“一条龙”生产。2005年养殖专业户有41户,饲养生猪38430头,鸭
11700羽,鸡208172羽。农业总产值自1986年的971万元,1995年增至4781万元,2005年为6347万元。
商贸 桐琴的市场贸易比较繁荣,古时这里是永康港的一个舶船码头,也是永康与武义的水陆交
通要道。在明嘉靖以前就形成集市,逢二、七为集市日,嘉靖举人桐溪先生有《草市钱刀》诗为证:
“桐琴环草市,二七聚如期,泉布规三倍,钱刀判两仪,日中朝信急,花舞蝶情痴,去去沙空白,景
壶欲问谁。”延续几百年来,仍保持二、七集市,不断繁荣发展。
1993年1月1日开放了东皋集贸市场,集市固定农历每旬逢四、九为市日。东皋市场占地14851平方
米,设有固定摊位160个,临时摊位600个,分设小商品、家禽家畜、山地货、茶叶、粮食、废旧钢材
等部类。年市场成交额上升到近2000万元。
境内萤石资源比较丰富,多分布在姚产、桐二、塔塘、上丰、叶村、上夫岭下等村。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个体农民私人开采萤石矿产。1986年6 月实行定点开采,被
公布的有姚产、墨鱼山、塔塘、桐琴果园、首岭坑、麻车湾、殿后山、馒头山、馒头山脚、江瑶山等
10个矿点,到90年代,相继闭坑。
制砖黏土出于东皋、桐琴、黄塘、桐琴果园等地。有东皋砖瓦厂、桐琴砖瓦厂、黄塘砖瓦厂。
人文
桐琴文化底蕴丰厚,近世为革命老根据地。1928年8月,中共武义县委在桐琴一带建立南区区委,
由桐琴金福仁任区委书记,下设赵宅、桐琴、东皋3个支部。东皋支部设在大南小学,有党员3名;桐琴
支部设在福春饭店,有党员3名。在县委、区委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组织农会积极开展减租减息和反
霸斗争。1928年9月13日永(康)武(义)两县党组织在桐琴金福春酒店举行联席会议,决定10月10日晚
上(农历8月27日)举行永武联合秋收暴动。解放战争时期,成功袭击了国民党东皋警察所。
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开展。1982年10月建桐琴影剧院。1984年10月建立桐川文艺社,下设文学社、
美术书法社、摄影社及文艺表演队。1991年5月创办了武义县第一座拥有万册图书的乡镇图书馆——桐
琴镇图书馆。1993年桐琴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特级文化站。2005年东皋村被授予市级民间艺术特色
村,38个建制村建立文化活动室,有体育、民间艺术等各种活动队伍20支、文艺骨干队伍3支。
教育 1986年有村办幼儿园30所,小学29所,初中3所;经过中小学布局调整,至2005年保留小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