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349
第六章 居民生活 ·281·
城乡道路工程
改革开放之前,全县只有4条沙石公路,分别通往金华、永康,柳城和新宅。改革开放之后,政府
十分重视道路建设。1998年,途经武义的金温铁路全线通车。2001年,途经武义的金丽温高速公路全
线贯通。在武义县内,新建了多条通往各乡镇的公路,同时对原有公路实行改造,加宽升级。从2003
开始,实施了“乡村康庄工程”,并于2006年(提前3年)实现了预定的工程目标。从此,武义县道路
交通全面彻底改观。无论城乡,人们出行都可以车代步。
通电工程
80年代开始,城乡居民才逐步从电风扇、电饭煲到电冰箱、空调等较全面地使用家用电器,到了
80年代末期,电力供应已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武义县的电力供应设施,随人民生活提高
而扩大、发展。到1998年止,全县凡5户以上的村庄都已实现通电。偶有用电高峰,供电紧张,则先保
证居民生活用电。
通信工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武义县的通讯设施也快速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使用自动拨号电话;90
年代初期开始建设程控电话,至1993年,全县乡乡村村全面开通程控电话;至90年代后期,移动电话
也覆盖了全县乡村。与此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日渐提高,90年代初期开始,电话进入普通居民家庭,
截至2005年,全县城乡共有固定电话用户120692户,小灵通34173户,移动电话(手机)160904户,宽
带电脑用户7413户。
广播电视工程
武义县的有线广播70年代基本普及到每个乡村。80年代起,改为调频广播,并成立武义人民广播
电台,实行有线、无线两种手段播出,使群众及时了解武义新闻。
1978年下半年,在壶山顶上建起第一座电视差转台,武义城内第一次可以收到电视。1987年,壶
山顶上又建成卫星电视收转站,随后又在各乡镇建起46座收转站,供全县人民收看比较清晰的电视。
1992年12月开通县城有线电视,随后向乡村推进。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已完全普及电视,据调查,
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40台,农村每百户拥有110台。其中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61000
户,可收到电视节目30余套。
休闲旅游工程
从90年代末期开始,武义城内陆续建成一批供
市民游玩、休闲、健身的公园,如地处城南的梅郎
公园,地处城北的壶山公园,地处城中的滨江广场
和湖畔公园等等。21世纪初,各乡镇,甚至大一点
的村庄,也都因地制宜的建成一些休闲场所。所有
这些休闲场所均免费进场,方便群众休闲娱乐。武
义县还利用各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陆续开发出
诸多旅游景点,如郭洞、俞源、清风寨、大红岩、
寿仙谷等等,吸引成千上万地外地游客前来游览。 图44:壶山公园一角(摄于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