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80

第五章  台州古代的“一带一路”——海外贸易·145·



                           《宋史·高丽传》载,在熙宁七年(1074)前,高丽人往返皆自登州。
                       此后,因高丽使臣金良鉴奏报,“欲远契丹,乞改涂(途)由明州诣阙,
                       从之。”从《高丽史》看,台州港与高丽的海外贸易是高丽海外贸易史上

                       最早的贸易港之一。因而《宋会要·食货一八》称“温、台、明、越等郡,
                       大商海舶,辐辏之地”;“每月南货关税,动以万计”。
                           到南宋时,台州海外贸易频繁,海外贸易的税收,已成为南宋朝廷的

                       重要财政收入,因而朝廷采取招徕政策,促使海外商人前来贸易,改变了
                       此前中国商人“单向贸易”的格局。
                           在南宋与日本海外贸易中一个突出变化是日方大量减少从中国实物进
                       口, 尽量收取铜钱。因当时日本所铸铜钱, 质量低劣,大小分量不一,
                       社会上不能流通,所以迫切需要宋代铜钱。

                           南宋正值日本镰仓幕府时期,日本海商常以砂金来换取宋钱。最多时
                       总额近四五千两之多。大批铜钱外流,造成宋朝国内“钱荒”。从北宋开始,
                       三令五申,一再禁止铜钱外流。当时是宋朝海商“单向贸易”,携带少量

                       铜钱。南宋时,日本商船来华增多,由日本海商直接偷运,致使大批铜钱
                       外流。淳祐三年(1243),台州知州包恢(1182-1268)则见证了台州“钱
                       荒”的历史。
                           包恢,嘉定十三年(1220)举进士,曾添差通判台州。淳祐三年(1243),
                       任台州知州。“有妖僧居山中,号‘活佛’,男女争事之。因为奸利,豪

                       贵风靡,(包)恢诛其妖僧(《宋史·卷 421·包恢传》)”;在台州传
                       为美谈。他与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交谊颇深,作有《和戴石屏见寄韵二首》。
                       其《天台石桥》诗明白如话,不同凡响:“石桥龙行甲台山,吼雷喷雪透

                       玉关;石梁拟伦固未易,龙渊埒美犹良艰;风神凛凛耸毛骨,如在天外非
                       人间;昔闻今见未曾有,游人何嗟行路难。”























          正文.indd   145                                                                     2017/10/31   15:01:0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