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一带一路——天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史
P. 176

第五章  台州古代的“一带一路”——海外贸易·141·



                       入浙江寒(《全唐诗》卷 850)。”
                           乾符四年(877),李延孝商舶第五次登陆台州临海港,送在天台山
                       留学求法四十年的圆载回日本,途中遭风暴罹难。仅日僧智聪与婺州永康

                       商人李达得免,圆珍在《上智慧轮三藏书》中称李达“随圆载船,再赴小
                       国。逢浪存命,回在于今也”。
                           李达,原籍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后因科举不第,遂为婺州永康商

                       人。从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的《(圆珍)行历抄校注》                           a  来看,李达曾三
                       次渡日,与圆珍关系密切。大中十二年(858)六月,李达初次渡日,亦
                       随李延孝商舶在台州送圆珍回日本。
                           同年十月十一日,李达等邀请圆珍至所居日本鸿胪馆共进晚餐。翌日,
                       圆珍回忆天台求法历程,赋《忆天台》诗。李达亦赋《奉和大德思天台次

                       韵》诗以奉和:“金地炉峰秀气浓,近离双涧忆青松;控锡斸泉净心相,
                       远传法教现真容。”李达等《和诗》后被编入《风藻饯言集》。同年十二
                       月九日,李达作《上大师书》,对圆珍在台州时,“都无一物,堪充供养”

                       感到不安,特奉长棉袜、松脯,以表敬意。
                           李达归国之际,圆珍因天台国清寺止观堂于大中十年(856)九月七
                       日建成后,无人为记。唐咸通二年(861),李达再至台州,请乡贡进士
                       沈懽于五月十日作《国清寺止观堂记》,以纪圆珍捐建止观堂之事;此文
                       今存《全唐文·唐文续拾》。

                           在多年交谊中,圆珍称“李达忠直,道心坚固(《上智慧轮三藏书》)”,
                       深受圆珍信任。广明二年(881),李达第三次东渡日本。因受圆珍之
                       托,带去了大藏经缺本一百二十余部。翌年,李达归航之际,并托李达

                       捎《上智慧轮三藏书》给长安青龙寺僧人智慧轮,又托李达在唐寻找抄写
                       三百四十余卷经典缺本           b 。李延孝与李达虽非台州商人,但长期往返于浙
                       江台州、日本间,为台州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纪念。






                           a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
                           b 吴玲:《圆珍和婺州商人李达》,2006 年 6 月刊于《日本思想文化研究》第七期。











          正文.indd   141                                                                     2017/10/31   15:01:04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