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151
· 146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 · 147 ·
人子养亲之志,惕然以思,俯焉尽力。为士惟贤,为臣惟忠,使亲无忧于僇辱,
省斋记 有冀于光昭,虽无口体之奉,其志则乐矣。吏部郎中富阳赵君之居第以养志名,
求记于予,予曰:“孟子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
斋以省名,严于自治也。君子学以求道,自治严可以入道矣。仲尼之门,若颜子, 余?’必曰:‘有。’是谓养志。赵君仕于朝而亲在,称曾子异矣。”赵君曰:“是
若曾子,若子思、孟轲氏,皆相传圣人之道也。其曰克己复礼,曰三省吾身,曰 则吾亲之志也。吾亲尝戒某曰:‘清温之劳,鼎食之丰,尔虽在侧,非吾志也。
戒慎恐惧、反身而诚之类,不过欲人自治,以求底于道也。人之有生,理一而气 事君以至,莅官以敬,毋贻亲羞。尔不在吾侧,吾志则乐也。’某惟恐不能养
殊。天理人欲杂于方寸间,上焉者,不可尚矣。中才以下,苟非用力于自治,贸 吾亲之志,以致其乐,因以名其居,庶朝夕顾望以自惕若尔。”予乃叹曰:“赵
贸焉莫知所之,则亦无所不至矣。君子修于身,无官守民社之寄,犹尚如是,况 君父子县乎哉!子以志为养,父以志受养,视三牲五鼎,曾不足以当之。宜其
有官守民社之寄者哉?假令牧万家,上之所承,下之所字,苟失其道,上之人则 声绩茂著,名实允符,膺锡命之荣,遂昼游之愿。而府君高年迈德,被服宠嘉,
曰:“奚事我罔恭?”下之人则曰:“奚抚我匪仁?”有官守民社之寄者可畏如此, 龙文奎画,焜耀桑梓。赵君以志为养,所以致乐于其亲者,宜无不至矣。虽然
其可不自治乎?淮南夏侯,受知者荐,来令开化。开化号浙东剧邑。侯下车之初, 人于富贵当知自足,为善当知自不足,惟自足故无不足,惟自不足故能足。赵
则尽划革县之故习,与民约更新。新令初下,黠者狃于故习之利,皆恚以险 , 君勉焉。他日用以光昭其亲,益大且远,而斯堂之名义益不虚矣。
行数月弗懈;则又思投隙而挤之。侯自信益力。又期年,人始靡然,而从今则翕 遂为记!
然乐以趋矣。用是,器于上官,畏于胥徒,怀于民,服于强,弗率见称于贤士大夫,
而颂于远近行路之人?噫!有官守民社之寄者固不少,欲求其无跋疐顿踣以速戾, 怡乐堂记
尤且不多得。况牧剧邑若侯者,不知何术能致是耶。私窃怪之。一日,造侯公暑,
坐于退休之所。香一缕,书数十百卷,此外仅萧然一榻尔。顾谓予曰:“□县十年,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天之所以与我者,信可乐也。怡于兄弟,以乐其父母,
公暇既修于此。动而□接,静则思之赋之未均、讼之未平、事上之未能、驭下之 所以乐天之乐也。夫父母爱子之心无不至,人子乐父母之心,而舍其至爱者弗
不得其情,徒食君之禄,以忝所生。若是内自省者,不知其几。因以‘省斋’名之。 爱焉,未见其能乐其心也。是故怡于兄弟,所以乐其父母也。《诗》云:“兄弟既翕,
愿因子之言,以发其旨。”乃知侯能致邑之治,盖尝用力于自治者。自治而后治人, 和乐且耽。”孔子曰:“父母其顺矣乎!”正谓此也。世降俗漓,民昧彝,则汨
圣贤教人之心法也。即是而求之,道在是矣。《传》曰:“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利以戕其性,溺爱而忘其亲,往往仇视同气,以贻忧于父母。既不能乐天之乐,
其是谓乎?侯尚益自治,以求效于大。 而负天之所与者。良可惜也。尚幸有若郑氏之堂,岂不足称哉?郑氏世家衢之
上湖,自祖父以来,敦行义,务长厚,不为偷薄,故久而弥盛德传。父年登七秩,
养志堂记 夫妇偕老。有子五人,皆读书好礼,笃于友爱。诸妇婉愉听顺。孙男二十余人,
芝秀而兰馨。嘉时吉日,诸子率妇孙奉觞上寿,旨酒既陈,佳肴既丰,柔声和
孝子事亲,养则致其乐,苟非其志,乐不可致也。膳羞丰腴,服御华饰, 气,蔼然户庭之间。可谓能乐天之乐,而无负天之所与者矣。夫天之所与者在天,
志不在温饱,弗乐也;晨昏定省,出入扶持,志不在燕安,弗乐也。故养亲者, 而乐天之乐者在人。在天者非人所能,而在人者非天所能也。天能与人以可乐
惟其心志,不惟其口体,而后乐可致也。闾阎小人得一衣一食,以衣食其亲其 之事,而不能使人乐其乐;人能乐天之乐,而不能必得天之所与者,是皆不得
亲,无弗乐者,其志然也。君子之爱其子也,教之无不至,望之无不周,为士 而乐也。天能与之,人能乐之,若郑氏之怡乐斯乐矣。予亦乐而为之记焉。
欲其贤,事君欲其忠。一有未至,戚戚然,惧贻己之羞。口体之奉,固弗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