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五:觉非斋文集
P. 174

· 170  ·  开化古籍丛书                                                                                                                            《觉非斋文集》卷之十二           · 171  ·






             元季毁于兵。蒙泉先生图回复之未果而卒。其子汝宽,承先人之志,改筑居室
             之东。凡土地之亢爽,规制之宏广,溪山水石之幽胜,为一乡伟观者,视昔有                                                               纪瑞图记
             加焉。落成之日,既奉先世神主居其室,又镵其封赠诰命表志碑铭于石,列植
             于东西序,颜其中曰“存爱”。正统改元,曰常熟教官考绩吏部,谒予求记。噫!                                                                 纪瑞图者,黄岩世美其令而作也。人有恒言,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心。予初
             其用心亦勤矣。世人从宦者,不好市美田宅为子孙计,惟劬力尽瘁,以致存于                                                               不以为然,今而信然。盖黄岩邑于江左,难治之名闻天下。后先为令者,有未
             祖宗者几人?使罗氏之子孙登斯堂,而顾名思义于有事之日,果能极其爱,以                                                               知措手足,而谤戾随之者,故天官每当注署,恒以不易而难其人。宣德中,贵
             致其若存,将见祖考来格,而孝孙有庆矣。其所以受福禄于无穷者,视彼以美                                                               溪周君旭鉴由通政司幕官,以才荐令是邑。始至,召邑民父老之良有力者,告
             田宅厚遗,而未必能守者,斯愈矣。汝宽名仁,今工部侍郎汝敬之母弟,清修                                                               之曰:“令不德以天子命吏来牧尔民。尔民所居有濒海阻山者,或负险慢令长,

             博雅。观其续修家乘,惓惓于尊祖敬宗,故丁宁以告戒来胤。忠厚之意,蔼然                                                               养以孙子蹈习成风。今圣明在位,四海一家,孰肯自外声教,以被不善之名?
             溢于文词之间,凉德之人能如是乎?因书以为记。                                                                           父老违往谕令意。人孰无过?有若此者,涤而新之,为善莫大于是。”民皆感
                                                                                                              奋遵令,服役争先耻后。而犷悍者,尚狃故习之利,首鼠前却,且信且疑。君
             清乐轩记                                                                                             怒曰:“是梗化之民也。”稂莠弗薅,奚植嘉谷?乃取其尤无良者痛绳之,以法
                                                                                                              其徒。始而哗,君束之益固。中乃大沮,君徐纾之,终则帖然以服。今皆欢然
                  驸马都尉沐公第宅之东有轩焉,颜曰“清乐”。轩之上下四旁,不施丹碧,                                                           乐以趋矣。自是令出,若劲风偃草,不劳施为,莫不如意。藩臬部使者以名闻,

             垩以纯素。入其中,莹然而生白。轩之前,则怪石奇卉,隆伏葱蒨,以时而敷                                                               特命增其禄秩,降玺书宝美之,称其为令居天下第一。呜呼!孰谓今无古之人
             荣。公日燕坐轩中,重门昼扃,纤尘不起。香一缕,书数十百卷,或究览奥义,                                                              哉!先是天雨麦于郊,及秋,而获有一茎而两颖者、有一茎而三颖者、一茎而
             搜剔异同。兴至,则鸣弦赋诗,挥翰作诸体书,未尝挂俗事。大夫、士之贤者                                                               四颖者五颖者,芃芃累累,纷不可较。民歌之曰:“两岐之秀兮先民有谣,和
             时来候谒,躬出肃入,罄折忘势。居南京三十年,未尝一日变易,是以好贤乐                                                               气致祥兮今也则饶,孰俾我无饥兮惟令之招。”未几,有桑异枝连理,骈结绵
             善之誉,弥久而日新。寔比获登是轩,拜公于宾戺之下,命记以文。退而乃为                                                               密,其叶泛若。民以为瑞,又歌曰:“昔无附枝兮今绸缪,我蚕而衣兮卒岁胡忧,
             之,言曰:清之气,钟于两间者,造物恒吝惜之,不轻以畀人。故得之者,可                                                               孰俾我无寒兮惟令之求。”于是,邑之大夫士立于朝者无不叹息,以为难图其
             以为圣为贤,而不得,则为凡愚,况得而能好,好而能乐之者乎!公之先王,                                                               瑞而歌之咏之。太学生金如璧以图来求记。尝忆永乐初,予官翰林,君时以材

             勋塞天地,忠贯日月,其丰功伟烈所以铭鼎彝而照汗青者,不一而足。分茅胙                                                               选入中秘阁纂修功载,相与甚习。时年少精敏,器识固已轶出行辈。一别二十
             土,传之子孙,与国同久。故公之伯仲叔季,建牙拥节,夷酋率服。而公又联                                                               年,而君之政绩果闻于朝野,岂易得哉?古人言,大丈夫不遇盘根错节,无以
             姻戚畹,恩荣光大,无有伦比。虽歌钟鼎食之奉,珠履玳簪之娱,皆公之所固                                                               别其利器。君之谓矣。
             有,孰曰不宜哉。而公之所乐者,乃不在是,独取天地间之至清者而乐之。惜
             分阴于道德仁义之乡,陶性情于琴书词翰之苑,使其灵台丹府,莹然如是轩之                                                               四德堂记
             白,未尝有毫分为富贵所没者,其取舍之优负,岂无能辨之者乎?寔观自古贵

             戚之家,沉弱于富贵而流连荒亡者,盖由不知清之可乐故也。乐其清,斯所谓                                                                   晏子曰:“父慈而教。”慈,主爱;而教,主义也。故爱子教之以义方,古
             保富贵矣!若公之贤,孰得而企之哉!                                                                                之训也。夫父子之恩,由于天性,不笃而厚者也。为人父者,不患其不能爱,
                                                                                                              惟患其过而流于姑息,以忘其教尔。田野细民之子,服劳于农工商贾之事,已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